(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金证券研究所/满在朋、陈传红、姜超阳) 考虑当前锂电设备行业景气度正高,企业新签订单爆发后续业绩高增确定性强,同时全球电池企业持续扩产,中国设备企业有望充分参与全球产能扩张,后续锂电设备需求旺盛。中国锂电设备企业有望深度参与全球产能扩张:中国锂电设备相比日韩起步更晚,但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产能快速扩张与资本市场加持下,中国企业后来居上,当前在收入规模、研发投入、人员配置等方面均领先日韩企业。国内头部锂电设备企业不断斩获海外头部电池厂、整车厂订单,有望形成示范效应逐步供应全球一线电池厂与整车厂,深度参与全球产能扩张。 1、2021 年锂电设备企业新签订单高增长,行业高景气度延续 1.1 中国动力电池、储能项目不断开工,中国锂电设备企业订单火爆景气度正高 2021 年中国动力电池、储能项目不断开工,锂电设备企业订单火爆景气度正高。根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2021 年至 2022 年 2月锂电设备行业发生大单(5000 万元以上)43 起,涉及中标金额超过 216 亿元。2021年中国锂电设备企业新签订单普遍实现高增长,存货、合同负债也处于高位, 我们预计 2022 年中国锂电企业新签订单有望进一步高增,行业高景气度 延续。 2021 年中国锂电设备企业业绩普遍实现高增长,2022 年业绩仍有望表现 优异。2021 年伴随国内电池龙头企业加大产能扩张,锂电设备需求显著增加,2021 年根据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数据国内企业均取得良好业绩表现。 考虑当前各企业在手订单仍处高位且陆续有新签大单落地,同时积极进行 产能扩张以满足市场需求,2022年仍有望是锂电设备企业业绩表现优异的 一年。 1.2 日韩锂电设备企业 2021 年业绩回暖,部分企业在手订单大幅增长 日韩锂电设备企业 2021 年业绩回暖,部分企业在手订单大幅增长。在我 们统计的日韩企业业绩中,2021 年收入普遍同比增长,日本平野涂布机相 关设备业务 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94.45%,新签订单同比增长 63.8%,设备需求旺盛。 图表 9:日韩企业营业收入 2、电池企业远期仍有巨大扩产空间,锂电设备需求高增确定性强 2.1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 2000 万辆,带来动力电池需求 1282GWh 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 2000 万辆。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 620 万辆,其中中国销量为 350.7 万辆。虽然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开始进入退坡期,但从中长 期来看,行业驱动力正由补贴催化转向市场驱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的 多样化带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 2000 万辆,渗透率约 28%;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 1050 万辆,渗透率约 42%。 纯电占比提升推动单车带电量持续增长,202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有望达到 1282GWh。假设纯电、插混、混动平均带电量分别为 80kWh、 15 kWh、1.5 kWh,根据 SNE 预测 2025年纯电动车占比有望达到 78%, 平均单车带电量将会持续增长,202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有望达到 1282GWh。 2.2 储能市场有望爆发, 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达到 297GWh 中美欧主导全球储能市场,2020 年新增投运规模大幅增长。根据 CNESA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数据,2020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 项目 4.7GW,超过 2019年新增投运规模的 1.6 倍。中国、美国、欧洲占 据了 2020 年全球储能市场主导地位,合计占全球新增投运规模的 86%, 各自新增投运规模突破 GW 大关。 预计 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量为 297GWh,国内储能新增装机量有望达 98GWh。随着各国政府对储能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我们预计到 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量为 297GWh, 国内储能装机量有望达 98GWh。当前主流的储能设备以锂电池为主,未来主要的应用场景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发电领域。虽然储能电池由于成本、技术原因处于市场导入阶段,但从中长期来看,在政策的驱动下, 我国储能锂电池行业有望快速发展,进而成长为锂电设备需求的重要增长级。 2.3 电池企业加速扩产,2022 年全球锂电设备需求有望超千亿 电动车销量爆发推动上游电池企业加速扩产: 1)海外:2025 年 LGC 产能规划约 482GWh;SKI 提高 2025 年规划至 200GWh,2030 年将超过 500GWh;三星 SDI 在美国市场布局,计划投 资 6250 万美元在底特律附近建设一座动力电池厂;松下与特斯拉合资电 池厂目前产能约 38GWh。我们预计到 2025 年海外电池厂产能超 1000GWh。 2)中国: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扩产积极,我们统计了头部电池企业的扩产规 划,预计 2021-2023 年的规划产能分别为 549/1010/1478GWh,新增产能 分别为 320/461/468GWh。预计到 2025 年国内电池厂产能有望超过 1900GWh。 锂电设备行业空间广阔。我们统计了 LGC、宁德、国轩高科等海内外龙头 电池企业的募投项目,单 GWh 设备平均投资额在 2.4 亿元左右,前段、中 段、后段设备投资占比 35%/35%/30%。得益于相关元件国产化程度提升 和扩产带来的规模化效应,预计单 GWh 锂电设备投资额有望进一步下降。 我们预计 2022-2025 年单 GWh 设备投资额逐步下降至 2-2.3 亿元之间。 假设国内、海外有效产能为 85%、80%。我们预计 2022、23 年全球锂电 设备市场空间将达到 1108、1122 亿元。预计 2022、23 年国内锂电设备市 场空间为 900、875 亿元。 3、中国锂电设备企业崛起,深度参与全球产能扩张未来可期 3.1 电池产能“资源禀赋”打造中日韩三足鼎立锂电设备格局 动力电池市场由中日韩企业统治,锂电设备随之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局面。 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工序复杂、材料多元、工艺要求高,设备厂商的成长离不开电池企业的支持。日韩设备厂商得益于本土电池厂起步较早,积累了 较好的技术优势。国内设备商起步较晚,但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 快速发展,国内设备商以更强的适应性、更高的性价比、快速响应的服务 与本土电池厂共同发展,快速实现了锂电设备的大规模生产,最终形成中 日韩三足鼎立局面。 日韩企业分工细化主要是专机制造,优势集中在电芯制造和装配等前中段 环节。日韩企业起步较早,形成了精细化的分工,企业主要以分段设备制 造为主,在部分单一产品上具有竞争力。 中国设备商以核心产品崛起,当前已覆盖锂电池制造全产业链。中国设备企业起步较晚但成长迅速,例如公司以卷绕机快速打开市场,通过持续研 发投入当前已具备极片制作、电芯组装、激活检测、模组&PACK 整线设备供应能力。 3.2 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市占率提升,中国设备商乘风而起超越日韩企业 2021 年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出货量份额提升,日韩厂商均有一定下滑。 2021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 TOP10 厂商中,6 家国产厂商份额同比提升 10.34pcts,宁德时代、比亚迪贡献最大份额增长,份额分别同比提升 7.9pcts、2.18pcts,LG 新能源、松下等日韩厂商份额则出现一定下滑。 跟随电池企业成长,国内设备企业收入规模已与日韩厂商接近。2020 年国内企业锂电设备相关业务收入规模已与日韩厂商接近,部分企业已经实现反超。 考虑国内企业在人员、产能等方面扩张更加激进,后续收入规模将超越海外企业。国内设备企业当前面对国内旺盛需求,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正积极进行产能扩张,人员数量、固定资产增长均明显高于海外企业,后续收入规模将超越海外企业。 研发投入国内企业已处于领先水平,确保远期竞争力。CKD 与平野锂电设备相关业务研发投入近年较为稳定未出现显著增长,国内企业整体研发投入水平则大幅增长,确保远期竞争力。 具体到产品来看,以原先国产化率最低的前段核心设备涂布机为例,先导 智能通过高研发投入,涂布机设备开发落地进入龙头电池企业;赢合科技 新开发的 1600mm 宽幅涂布机技术指标领先市场水平,国内企业新技术、 新设备不断落地,后续产品技术水平有望领先日韩企业。 3.3 切入海外厂商体系,中国设备企业有望深度参与全球产能扩张 我们认为当前是中国锂电设备企业逐渐完成国产替代,走向全球化的重要节点,未来由中国设备商供应全球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与整车厂大势所趋。 我们认为在当前节点国内锂电设备企业已经由追赶日韩企业走向超越日韩企业,在更大的公司规模、更多的人员服务、更高的研发投入等优势加持 下,设备技术水平,更高定制化能力更强,能够更好满足海外头部电池厂 提升制造工艺的需求。通过用日韩企业无法做到的产品打入海外电池厂配 套体系案例频出,未来由中国设备商供应全球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与整车厂 大势所趋。 图表 28:中国锂电设备企业海外收入占比 4、投资建议 考虑当前锂电设备行业景气度正高,企业新签订单爆发后续业绩高增确定 性强,同时全球电池企业持续扩产,中国设备企业有望充分参与全球产能 扩张,后续锂电设备需求旺盛,首次给与“增持”评级,建议关注国内整线设备龙头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后段设备龙头杭可科技;从消费向动力 快速突破的利元亨;激光焊接龙头联赢激光;激光自动化设备引领者海目 星。 5、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拉长订单周期:锂电设备含较多非标设备,项目需要设备企业与 电池厂合作推进,疫情反复对出行造成影响或拉长订单周期,影响公司确 认收入节奏。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售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支持 政策、消费者购买意愿等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电池产能过剩引起扩产放缓的风险:电池产业链部分环节存在产能过剩引 起竞争加剧,扩产规划放缓的风险。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