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万亩苜蓿迎来头茬收割 国企+村集体+农户,特色农业开创“绿色版图” 每日甘肃网6月12日讯据兰州晚报报道 6月10日,兰州新区秦川园区万亩苜蓿迎来了头茬收割,在秦川园区万亩紫花苜蓿优质牧草基地的田间地头,轰鸣的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一行行苜蓿齐刷刷倒下,画出了一道道绿色的轨迹,此次收割的苜蓿将供应给新区的养殖企业。近年来,兰州新区大力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把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和高精尖方向发展要求,以发展优质饲草基地为抓手,通过流转农村闲置撂荒土地,以国企+村集体+农户带动企业增效、农户增收。 万亩苜蓿喜迎头茬收割 “今年我们种植面积达3万亩,和好多种植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基本上我们收割打捆完就被运走了,每亩可产干草一吨,每吨干草的售价是3000元。”兰州新区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连泉介绍。 据了解,今年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是进口的紫花苜蓿。万亩紫花苜蓿优质牧草基地也是当地农户拓展收入的渠道之一,让当地农民可以就近就业,引导农民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入股国有企业和村领办合作社,建立“国有企业+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带动就业1.5万人、转产业工人近万人。 “种养加”“储运销”打造循环农业 目前,新区秦川园区已初步形成“种养加”一体化、“储运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在养殖上引进大型养殖企业,建设占地2.3万亩的段家川养殖园区,年出栏生猪50万头、羊10万只以上。打造精深加工业,海大饲料、天欣羊业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入驻。 天欣养殖有限公司是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经理张军海说,近年来新区谋划产业布局,引进饲料企业和肉食品深加工企业,在产业链上寻求发展,播种面积达到11.5万亩,通过紫草基地、向日葵、高原夏菜基地种植等,初步形成了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局面。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文/图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