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3路大站快线真是一条‘团结线’,方便了兵团职工从五一农场到乌鲁木齐机械厂,点赞。” 近日,家住五一农场的居民刘怡乘坐D013线路车从家中出发,不到半小时就到达机械厂公交车站。D013大站快线的开通是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加强重点交通干线互联互通的有力举措,也是兵地共建共融的一个缩影。 兵地融合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纽带,也是兵团发挥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十二师党委积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以城市经济的思维加快兵团五一新区发展,通过与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在公共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推进兵地深度嵌入、深度融合,实现兵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发展。 同心同行 融荣与共 兵地一张图,交通一张网。位于头屯河乌昌大道与国道G30高速路之间、连接三坪农场与昌吉市的头屯河大桥,是促进兵团五一新区和昌吉市互通的便捷之桥,也是推动兵地旅游、文化、物流等产业融合的发展之桥。 随着兵团五一新区的加快建设,十二师推进骨架道路网络化发展,打通6条断头路,形成近100平方公里的环状路网,与乌鲁木齐、昌吉、八钢交通路网全面对接,实现了跨区域互联互通,兵团五一新区与乌鲁木齐和昌吉也迈入纵深发展阶段。 融合发展,为经济赋能,为产业提质。在头屯河东岸,由十二师规划打造的新疆游客集散中心“人气”正旺。随着“爱新疆·游兵团”百万人畅游十二师活动的带动,每天来这里的旅游巴士络绎不绝,日均接待跟团游客近2000人,节假日,加上从乌鲁木齐、昌吉等地来的游客,日均最高接待量达5000人。 聚焦“新疆丝路会客厅,兵团首府军垦城”核心文旅品牌,十二师先后在兵团五一新区建成了头屯河谷森林公园、新疆游客集散中心、亚心花海等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博物馆、体育馆、自驾游大本营、特色街区、星级酒店群等一系列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成为带动区域经济、深化兵地融合、推动十二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 连枝同气 守望相助 五一农场位于兵团五一新区核心区域,是十二师流动人口居住最为集中的农场之一。近年来,五一农场以兵地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为切入点,围绕工作机制、文化互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深入推动嵌入式社区建设,努力建设兵地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共有美好家园。 紧扣乌鲁木齐(第十二师)都市圈规划建设,兵团五一新区提速新型城市化进程,主动与乌鲁木齐、昌吉沟通对接,加快推动兵地在电力网络、水力资源、城市建设等15个方面的共建共享,积极构建兵地统一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让兵地融合发展惠及兵地职工群众。 在头屯河农场经营了多年美容店的刘秀云说,现在自己对十二师营商环境的感受完全变了样,“变更经营范围、网上提交材料还有人帮办,太高效了。” 把环境打造成百姓最憧憬的模样、把公共服务延伸到百姓最需要的方面,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兵团五一新区切实把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也为兵地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诠释了兵地融合背后的民生态度。 五一农场医院国医堂和体检中心建成,兵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服务;一批公厕、农贸市场和休闲小游园,方便了兵地群众生活需要……一件件“给力”的“民生套餐”,在兵地群众的心坎里如花般绽放,凝聚起向善向上的合力。 共融共建 谱写新篇 头屯河农场绿洲街南社区与八钢顺河路社区是兵地共建单位。今年以来,双方在不断探索和融合中共同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主题党日”等各类共建活动,千余名兵地各族群众积极参与。 这是兵团五一新区与地方推进文化交流共融的一个生动展示。近年来,兵团五一新区积极打造文化阵地,与地方推进文化交流共融,以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互动、交流和合作。交流多了、感情深了、距离近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也进一步促进了兵地的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兵团五一新区加强兵地教育共融共建,辖区十二师第二中学、兵团一中第十二师分校等,不断扩大招收地方群众子女入学,兵地学生享受同等就学政策,同时与地方学校建立“兵地融合共建学校”,开展兵地学校“教育教学、文化建设、教研互动”交流活动,力促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齐心奋进,发展信心更足;唇齿相依,兵地情谊更浓。多年来,兵团五一新区因地制宜,破除“画地为牢、隔线而治”的思维方式,积极落实兵地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机制、战略规划协调和重大问题协商机制等,主动融入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区,以规划协调、产业协同、维稳(防疫)一体、民生共享、党建对标、改革互鉴为目标,积极推动兵地融合发展。 同顶一片蓝天,共处一方热土。兵地共谋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势头正劲。在进一步的改革发展实践中,兵地双方将持续探索创新,落实好兵团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下好“一盘棋”、共绘“一幅图”,推进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今日十二师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