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初,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潭口农民武装在这里打响了赣南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点燃了赣南农民武装暴动的熊熊烈火。 时间跨越了近一个世纪,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加快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日渐崛起的今天,承载着广大赣南老区人民的期望和向往,赣州蓉江新区始终坚持高标准、高品质的追求,加速建设一座未来之城,与赣南各县(市、区)携手一道,在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步履铿锵、勇毅笃行! 蓉江新区起步区。 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日趋完善。 A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丽家园的向往 2016年,从新世纪大桥南岸隔江相望,章江对岸早已高楼林立、万家灯火,这一边却是违章建筑密集、略显荒凉的城乡接合部。“我们自己也觉得,老才隔一条江,差别却很大。对面住的是高楼大厦,到处都漂漂亮亮。什么时候我们自己这边也能漂漂亮亮的啊?”回想起当年的情景,赣州蓉江新区新路村党总支书记王馨贵感慨万千。 2017年5月,赣州蓉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拉开了新区崛起的大幕。5年多时间,蓉江新区上下日夜兼程、砥砺奋进,在章江河畔建起一座生机勃勃的未来之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按照市委赋予的“一区四中心”的功能定位,赣州蓉江新区精细规划、精致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先植绿、后建城,在保留原有水系、山塘、古树的基础上,打造“一廊五脉七星多园”视廊体系,至今已建成公园绿地面积4100余亩,栽种公园乔木2.8万株、道路绿化乔木2.7万株,铺展出一幅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我从公园刚刚建起的时候就在里面工作,看着公园内的景色越变越好,也看着来往的游客不断增多,又能边赏景边工作,真是说不尽的舒坦。”滨江公园一位保安说道。如今,春有粉黛浪子、夏赏荷花满池、秋听芦苇摇曳、冬看银装素裹,植物和乔木的多样性,让滨江公园、新世纪公园一年四季均是美景。 道路绿化也强调整体风格与城市整体风貌协调一致,行驶在新区道路上,随处可见月季、石竹、美女樱、三角梅、紫娇花、松果菊、大滨菊等,“一路一景、四季有花”的城市生态赏心悦目。曾经“荒凉”的城乡接合部,如今已成网红打卡点,让群众尽享美丽家园的舒心、舒适。 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 B 不断满足人民对出行便利的向往 今年1月12日,飞扬大道(武陵大道至赣南大道段)正式通车,这条贯穿辖区5所高校的主干道,为十余万高校师生和周边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以前这条道路比较窄小,车流量又很大,周边高校师生众多,出行很不方便,也不安全,我们经常提心吊胆的。”回想起当年的情况,高校教师张文印象深刻,她说,飞扬大道的通车,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师生的出行难题。 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赣州蓉江新区以完善基础设施引领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在26平方公里起步区,投入57亿元建成道路45条93公里,18条道路开放通车,高标准建成“一环五横八纵”城市骨干路网,迅速拉开了城市框架,城市区域外围边界道路清晰可见,实现五区城市道路顺畅衔接和转换,打通五区联动的“动脉”。 在道路建设中,按照“高密度、窄道路”的建设要求,采用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道路体系,缩小道路间距,增强道路的分流功能,减少交通拥堵,将起步区城市“血脉”环环疏通。 同时,为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方便南部村庄群众出行,赣州蓉江新区建设“一环三纵”农村主干道路20余公里,建成3.5米、6米宽农村道路80余公里,全面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全区乡镇全部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制村全部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 健身跑运动成为蓉江新区新风尚。 C 不断满足人民对品质教育的向往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 赣州蓉江新区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按照“300米服务半径内有幼儿园、800米服务半径内有中小学”的要求,规划布局中小学校51所,高标准建成12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新增学位14790个,每所学校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精美呈现,校园环境、硬件设施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在新区生活的这几年,看到越来越多学校投入使用,每个学校都建得很漂亮,设施配套也齐全,我觉得完全不比一线城市差。”在赣南师大附小等待孩子下课的刘先生笑着说道。 不仅如此,赣州蓉江新区还加快推进坳上小学等农村中小学改扩建,不断完善农村学校配套设施,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正逐步缩小。 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蓉江新区充分依托区内高校资源及全市优质教学资源,持续注重“软件”建设。五年间,蓉江新区分别与赣南师范大学、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赣州市保育院、赣州中学合作共建,不断培优配强师资力量,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名师团队示范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面向全国选调优秀教师,为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不断满足群众对品质教育的向往。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蓉江新区各学校从课后服务、减量提质、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等多方面推出有针对性的举措,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活动,让学校成为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舞台”,各类“双减”特色课程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D 不断满足人民对智慧科技的向往 城市,是人们工作生活的栖息地,也是展示发展成果的全景图。蓉江新区不仅注重城市“中枢大脑”的建设,而且兼顾“神经末梢”的需求,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 “点击屏幕,学校、工地、道路、农村等画面轻松显现。”在蓉江新区智慧城市运行调度指挥中心,公共信息平台、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工地、智慧城管、智慧管网、智慧社区、智慧园林、一卡通、智慧政务等专项应用项目先后上线试运行,城市情况一目了然。在这里,工作人员可随时对各点位进行监控、调度和管理,全覆盖、全流程、分层级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实时在线监管。 从人工“满地跑”到智能“全覆盖”,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插上了“智慧翅膀”,也变得有智慧更有颜值。近年来,蓉江新区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在更多场景实现数字化、智慧化应用与管理,赋能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发展,逐步实现新区功能泛在感知,政务资源共享互通,区域经济动态可视,市民生活便捷安畅,使蓉江新区成为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 今年刚投入使用的“智慧社区”应用上线后,智能人脸识别系统、车辆管理无人值守设备、智能安防等系统“各司其职”,让智能化应用进入寻常百姓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方式持续优化提升,从“坐等办”到“预约办”,“纸质办”到“网上办”,把“群众跑”变为“信息跑”,让“多次跑”成为“一次跑”……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安全缴费、电子证明等事项“一站式办理”,不断擦亮“蓉事通”营商环境品牌,让群众和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智慧”便利。 新旅中书街区式艺术商业综合体。 E 不断满足人民对增收致富的向往 “这里的平台、环境、政策,成就了我们的事业,成就了我们的梦想。”日前,赣州繁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樊国梁告诉笔者,入驻蓉江新区云创智谷新经济双创园不到两年时间,繁星文化就实现年产值500余万元。 近年来,蓉江新区持续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供了年轻人大展身手的舞台,带动起年轻人的激情动力。 路演厅、会议室、食堂、球场、人才公寓……有着完善配套的双创产业园区,成为创业青年和企业员工向往之地。优质的营商服务环境和惠企政策,为企业发展扬起了保驾护航的风帆。2022年2月,蓉江新区印发《赣州蓉江新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近60条惠企政策,条条干货。在蓉江新区“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上线后,专门设立1000万元的惠企资金池,“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诺兑现”等服务,给企业带来了极大实惠。 在了解赣州尚行科技企业遇到资金困难后,蓉江新区财政局立即对接金融机构,用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资料审核和贷款推荐,成功申请到财园信贷通贷款100万元,并“送贷上门”,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高效的资金支持。至此,蓉江新区累计已为10家企业提供无抵押担保支持6500余万元,发放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贷款895.5万元,惠及农户142户。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赣州蓉江新区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就业创业服务“五进五促”活动,对脱贫人口、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专项服务行动,先后举办“就业援助月”“富士康专场招工”“‘就’在民企‘职’向未来”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招聘会8场,发布就业岗位信息1.4万余条,5040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补贴36.28万元、158人次,累计拨付就业帮扶补助116万余元,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246人。 温馨家园福园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微服务”便民利民。 F 不断满足人民对温暖服务的向往 “不用去理发店,在家门口就能免费理发,老师傅手艺又好,我非常满意!”日前,蓉江新区潭东镇龙井村村民邱昌权在参加“文明集市”后称赞道。蓉江新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文明集市”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走进各村(社区)提供“一站式”的“赶集”服务,让更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温暖服务。 围绕满足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蓉江新区坚持“党建+服务”模式,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抓手,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激发起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凝聚起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向心力。 今年以来,蓉江新区创新打造“红动星期六”志愿服务工作平台,利用每周六时间,把机关干部、驻区高校、辖区师生等人员力量集聚到志愿队伍中,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以“五进五促”为主要抓手(进讲坛、促学习,进乡村、促振兴,进项目、促建设,进企业、促服务,进网格、促管理),开展4期“书记讲坛”,25支志愿者宣讲队开展基层理论宣讲1000余场,3000余名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助力春耕生产、参与人居环境整治。3000余名党员干部进网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81件,化解一批矛盾纠纷。结合“红动星期六”志愿服务活动,突出服务“一老一小”,发挥中青年主力军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398场(次),累计参加志愿者2万余人(次),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站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的新起点上,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蓉江新区已踏上新的赶考路。这座承载着老区人民无限期待和向往的城市,正按照“品质立区、产业富区、服务兴区、党建强区”的工作理念,创新、实干、进位、廉洁,向着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不断迈进。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梓旭 蓉轩 编辑:宋亚丽 实习生管翊伶 校对: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