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6月29日讯 (记者 郑倩楠) 青年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注重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先后研究出台了“梧桐树”聚才计划、“双招双引”二十条、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十条措施、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十条措施等,实施“精准引才、精细育才、精确用才、精心留才”,促进青年与城市协同发展,打造青年宜业城。 精准引才 扩大青年人才存量 全方位集结市场要素,先后引进赛创未来(青岛)国际人才科创中心、青岛中科高层次人才创新中心、冰鉴人才等市场化引才平台,并出台《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鼓励办法》《关于扶持青岛西海岸新区猎头产业园集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鼓励人力资源机构、社会组织等借助多年深耕经验和丰富资源为全区重点产业延揽优秀人才。以“蓝洽会”永久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契机,凸显高质量人才聚集的平台优势,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青岛蓝洽会”引才平台。 大力开展引才招聘活动,为京东方、芯恩等2600余家次企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0余场,提供招聘岗位6万余个;创新发布“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和“技能型人才需求目录”,共计收录750余家单位重点职位3800余个、人才需求2.4万余个,累计达成就业意向3万余人。截至5月底,全区引进各类青年人才8569人,同比增长6%,其中硕士人才同比增长达36%;引才聚才累计3.8万余人,新区青年人才存量进一步扩大。 精细育才 推动校城深入融合 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推动驻青高校与新区企业加强合作,创建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基地24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7处,育好、用好高校大学生这一宝贵资源,让更多高校大学生能够成长在新区、就业在新区、发展在新区。 建成启用青岛人才创新创业学院,邀请70余位国内外成功创业者、投资人、知名教授及行业领袖作为创业导师,定期举办创业培训、创投对接、项目路演、联谊沙龙等活动,“一站式”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面临的难点和堵点”,一年多时间累计培训创新创业人才500人次,对接企业207家,注册落地项目23个。 创新实施“京东方班”“以萨班”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陪同京东方项目方走访大中专院校26所,开设“京东方班”6个,储备“订单制”学生1145人。2021年以来,联合区内重点企业建立共青年就业见习(实习)基地145家,累计4800余名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实习实训),有效提升其职业能力。 精确用才 构建良好人才生态 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拳脚”的平台。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金融支持、深化产教研融合、培育经济载体、支持企业引才育才多个方面来强化就业支撑,夯实流动基础,推动人才科学合理配置流动。 建立“行业共享用工联盟”,实行“共享用工”,畅通流动渠道,推动行业充分就业。推广试行“电子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托管服务,解决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才流动和更便捷就业问题。破解人才创新创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出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公私联动”金融,创新“股权投资、投贷联动、人才贷”等金融组合服务,促进金融与人才、科技、产业的有机结合,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发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区位优势、特殊人才政策优势,青岛(自贸片区)留学生科创岛为留学归国人才提供集项目孵化、资本对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创业支持,集聚一批优秀留学生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目前已吸引500余名创业人才进驻。 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用人单位主体地位,赋予其更大的人才评价自主权。新区已有85家企业通过省人社厅审批备案获得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资质,累计有8000余名技能人才通过企业自主评价(其中高技能人才2000余人),获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兑现了相应待遇。 精心留才 做优做强服务保障 推进驻区高校毕业生留区就业行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基层成长和见习实习计划,依托线上线下招聘平台、青年实习实训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保障,畅通供需对接渠道,以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人人有岗位,个个能就业”,持续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留区就业岗位总量。 优化就业服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四业”联动,建立起城乡一体、标准统一、协同高效、智慧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青年就业服务一网通办,为青年人才在新区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今年以来,共落实一次性安家费、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新引进研究生生活补贴等各项人才补贴7411.17万元,涉及高校毕业生2.5万人次。同时,做好人才引进落户、住房资格审核及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切实为人才来区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