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全国ATM机降至百万台以下,ATM机使命结束了?

新资讯 2022-7-20 12:41 大话企业 26 0

文:桐影


说起ATM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ATM机诞生之初,曾被银行业称为跨时代的创新,它的存在是为了减轻银行存取款的压力,毕竟通过ATM取款方便快捷,不需要员工24小时值班,效率高,又节省人力成本。



所以人们一度认为ATM是银行业的一大发明。但没想到,曾经很受欢迎的ATM机似乎也要说再见了。我们不难发现,ATM机正在慢慢消失。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支付体系总体运行情况显示,全国共有ATM机具694.78万台,比上年末减少6.6万台。每万人拥有ATM6.71台,同比下降7.34%。目前,我国的自动取款机数量已经下降到百万台以下。



要知道,我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ATM市场,现在整体ATM数量在2018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某网站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名为你最近半年一共用过几次ATM机?调查结果显示,3520名受访者中有1871人在半年内一次都没有用过,1147人在过去半年内使用过ATM1-3次。


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克尔曾经说过,银行业唯一有用的发明是ATM机。这句话足以证明ATM在银行业发展中的地位。然而,就是这句发表于10年前的话,似乎成了ATM的一个离别赠言。谁能想到,曾经是银行业划时代发明的ATM,诞生仅仅50岁,就被新技术逼得无路可走。



相信大家都曾听说过马云说的: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将改变银行。这在当时看起来是如此大胆,对于那些敢于向银行喊话的人来说,这的确是史无前例的。支付宝打开了移动支付的大门,微信也紧随其后。这两个平台迅速占领了移动支付市场。


在移动支付时代的大背景下,央行也跟风推出了数字货币。官方也表示,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不存在竞争,因为它们都是钱包,而数字货币是钱包里的钱。



数字人民币的到来,对ATM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毕竟电子支付已经逐渐淘汰了现金,现有的现金交易很大一部分主要是因为部分地区缺乏互联网。这意味着,一旦数字人民币全面普及,网络条件较差地区的现金交易最终将被数字现金取代。


由此可见,即使是一项曾经改变金融行业的发明,也免不了走向衰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跟不上时代的东西终将被淘汰出主流领域。


那么,ATM机的未来在哪里呢?


ATM机数量的下降是金融消费和金融服务转型的必然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退出历史舞台。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是需要现金的。比如,企业发福利红包,出份子钱,现金避税,支付劳动报酬等。此外,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人来说,由于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使用手机支付的条件而接受现金等。



另外,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全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49个城市人口年龄在65岁及以上,占比超过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所以对于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由于不了解手机支付软件的操作流程,APP的字体比较小,可能会坚持使用现金支付,并且国外的许多国家依旧以现金为主。


之前看到一个新闻,一位老太太去银行柜台取3000元,但是被柜员拒绝了,要求老太太去ATM机取。但是老太太说她不会操作自动取款机,所以她从柜台上取了23000元,存了20000元,留下了3000……



虽说在未来线上业务仍将是主流,但现在很多银行网点也在对老年人进行手机银行的培训。再加上现在的ATM机实现了无卡取款,老年人取款更加方便,避免了吞卡、遗忘、证件不全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ATM除了日常的存取款业务,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提取社保余额。如果有社保的话,使用ATM机就是非常方便的。虽然移动支付对我们来说很方便,但它最终是建立在钱的基础上的,所以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其他软件取代,ATM机也不会被淘汰。



在移动支付的大背景下,ATM机该何去何从?


首先,就目前ATM机的布局而言,我国ATM机的机具布局很不平衡。发达城市多,欠发达城市少,而这些地区对ATM机的需求正好相反。发达城市居民移动支付意愿和能力较强,对ATM机的需求不高,而欠发达地区对ATM机的需求较高。这意味着在减少ATM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地区差异。


其次,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普及也对ATM机升级有很大需求。在推广数字人民币的背景下,很多ATM厂商都试图通过转型在新兴市场占得先机,包括成立数字货币研究院,开发数字货币软件或硬件钱包,与银行合作数字人民币业务等。



最后,ATM数量的下降一定不能减缓产品转型的步伐。随着传统ATM业务的衰落,一些ATM厂商逐渐入不敷出,挣扎在破产的边缘,而另一些则跃跃欲试,试图通过转型在新兴市场占得先机。比如刷脸功能的出现,就大大提高了ATM机的使用率。


回顾十年前沃尔克的发言,我们依旧难以找到可以与银行业相提并论的ATM发明,但我们不得不承认,ATM机已经走过了其黄金岁月,在时代的角落里等待技术的帮扶。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