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21日,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管廊及地下空间利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办的全国地下空间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地下空间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发布仪式在南京举行。 本次高峰论坛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地下空间的绿色建设、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现状与展望等课题进行分享交流。 会议期间,葛洲坝集团依托南京江北新区地下空间一期工程建设选送的《深层地下室逆作法施工超长钢管混凝土柱高精度建造技术》获得第三届全国地下空间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引起了与会院士、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集体赴项目现场,实地观摩了项目建设情况,并围绕项目泥浆循环固化处理、基坑群联动降水、可视化高精度智能调垂等地下空间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交流探讨,为项目智慧建造、绿色安全施工点赞。 南京地下空间一期工程采用高环境敏感区超大量泥浆处置技术,在地连墙施工中循环率使用率达70%,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如此项目1500幅地墙、16000根桩基,混凝土共计126.6万方,每施工1万方混凝土可回收利用1.5万方泥浆计算,节约泥浆制备、处置费用3000余万。同时通过HAS固化剂原位泥浆处理技术,实现杂质土渣回填、绿化等再生利用。 基坑群联动降水技术在距离长江仅600米的基坑施工中大显身手。通过对悬挂帷幕超深基坑群降水分析,设置浅、次深、深层的多重降水井,解决了大型基坑群分区分段降水体量过大的问题,达到各个基坑之间的降水井可以相互利用的效果。若按单个基坑分别计算,降水井数量不少于1200口。此技术的应用,减少了降水井425口。 而可视化高精度智能调垂技术,让此项目68根直径1.1米、长度47.59到53.38米不等的超大超深钢管柱,合格率100%地保持了1/1000的超高精度,打造了地下空间工程史上奇迹。 据悉,南京江北新区地下空间一期建设工程位于万寿路及胜利路之间,项目占地面积29.6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地下建筑面积85.1万平方米,包含12个地块及地块间道路,拟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场、地下公共空间,以及地铁4号线、11号线、13号线、15号线区间段落和换乘站点等,最深为地下七层结构,基坑最深处为地下50.8米,其功能定位、工程体量、开挖深度和施工难度,均堪称地下空间领域的超级工程。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南京市江北、江南之间的轨道交通联系,支持南京长江经济带及江北新区城市更新建设,对打造国家级“三区一平台”、提升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座“城市倒影”也将作为“里程碑”,为亚洲现代地下空间发展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文:夏伟、李继红 图片:李鳌、郭一侬)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