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英才,逐大势而动,择热土而栖。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力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生态不断优化、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源动力。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已突破75万人,并入选“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获评“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核心试验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鲁就业工作突出集体”等称号。 >>人才引育促发展<< 产才融合发展势头强劲 人才是发展的引擎,产业为人才的创新提供舞台。为走好“产才融合”之路,新区率先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 2017年,西海岸新区在国家级新区中率先成立招才中心,畅通“政、校、企”合作渠道;2018年,发布“梧桐树”聚才计划,累计配套出台人才引进“一事一议”、用人单位自主举荐等20多项专项政策,增强新区人才政策的精准度和竞争力;2020年,成立全省首家区级人才生态产业集团,加快构建以“人才双创服务”为主体、以“人才高端服务”和“人才金融服务”为重点的“一体两翼”业务体系。 “青岛西海岸人才生态产业集团积极构建‘以人才数字化为牵引,以人才生态产业服务为主体’,在金融、招引、培育、服务等领域全面整合赋能人才发展的‘1+X’市场化服务模式,让各类人才在最具竞争力、吸引力的新区迸发创新活力,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青岛西海岸人才生态产业集团董事长单大鹏说。 紧扣“产才融合”这一路径,西海岸新区目标明确。重点瞄准“芯屏”、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3个千亿级,船舶海工、汽车、高端装备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需求,“项目引才”“以才引才”“按薪定才”等多渠道靶向引进产业人才。 ▲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 另外,新区自2018年起定期面向海内外发布《重点人才需求目录》,累计涵盖企业2000余家、重点岗位9600余个;搭建启用新区首个官方招才直播间——“职海冲浪”招才直播间,连续发起工业互联网城市品牌推广暨“四新经济”人才专猎、“留学报国情·冲浪西海岸”海外人才招揽等六大全球人才猎聘行动,做大人才增量。同时,着力做优人才存量,强化人才自主培育。据统计,近年来新区靶向引育高层次人才578名,引领西海岸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校资源强支撑<< 校城融合活力竞相迸发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 作为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敏锐地察觉到了校城融合发展的潜力与前景。成立校城融合办、设立高校校长基金、建设高校科创成果交易中心……一项项措施带来的是高校与城市携手共进。截至目前,新区拥有22所驻区高校,今年秋季开学后在校大学生将达19万人。 2021年,新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校城融合实现共赢发展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空间布局融合、人才资源融合、科技创新融合、成果转化融合及文化气质融合五大重点任务,力争经过三年时间全面建立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校城协同共赢发展格局。 同时,成立山东省首家博士交流协会,扩容高端人才智库资源;开展“智融西海岸”暨“博士进企业”高层次人才来区挂职工作,汇聚4批140余名专家,解决新区发展难题200余项;推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新区共建大学生综合社会实践基地,山东科技大学与经控集团共建智能新能源动力工程实验室,首批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基地24个,营造融合生态;聚焦深化高校成果转化,设立1亿元的“高校校长基金”,创建“高校科创成果交易中心”,上线“校企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全面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2021年达成产学研合作392项,新区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校城融合发展,进一步畅通了西海岸新区的聚才渠道,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平台思维提效能<< 创新创业动能加速跃升 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人才引进来,以科技项目引进为支撑,推动引智工作开展。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就是通过西海岸新区“梧桐树”招引计划,充分发挥自身“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通过建设“一区、一场、一基地、一集群”,探索“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城融合”新机制,形成人才高度集聚、产才深度融合、校城共生发展的新格局。 “经过多年培育累积,我们引进的教授和海内外人才纷纷选择在这里成立企业,已经产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标识度,产业价值高的重大成果,学校老师团队研究的船海领域计算分析软件在工程仿真计算分析软件研发与系统集成服务方面取得突破。研发的国产CAE软件集成开发平台,覆盖结构、流体等20多个专业领域。”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副主任张爱国介绍说。 对新区的长足发展而言,引进人才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2021年,新区冰鉴人才联合海发集团、沛鹰科技,率先打造了全国首个数字金融支撑下的人才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创了“大数据人才交互+数字金融”的新模式。该平台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各类人才行业全流程业务高效流转,加快各类人才产业集聚。截至目前,冰鉴累计实现营收6254万元,吸纳研究生以上学历260余人来新区就业。 “我们已建成3500万以上中高端人才数据库,帮助大中小型企业用户对接引入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我们面向人才产业全链条,吸引集聚招聘服务、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企业孵化、管理咨询、员工福利优化、数字金融服务等产业形态,形成产业链上下联动、创新发展的生态矩阵,打造全国首家‘赋能人才产业的聚合协作平台’,建成中国最大的高端人才产业云平台独角兽企业。”冰鉴人才产业云平台联合创始人、交付中心总经理徐同飞说。 另外,新区连续三年高规格举办“新锐青岛·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聚焦经略海洋、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主题,面向全球遴选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人才创业项目,共吸引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重点项目参赛,引进落地高层次人才项目团队18个。 同时,全力升级“梧桐树”聚才港、中国国际人才市场(青岛)智慧市场、就业街、归国圈四大线上招聘平台,5000余家新区注册企业累计发布岗位30万余个、收到简历92万余份;设立海内外招才引智工作站14所,在山东大学、长安大学等重点高校累计设立引才小站8所,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招揽青年人才。 >>筑巢引凤优生态<< 人才发展环境近悦远来 人才政策极易被模仿复制,人才生态才是持久竞争力。 从便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机制,到集成一体的科技金融支撑、优质完善的教育医疗保障,再到开放包容的价值文化氛围,西海岸一直在认真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让人才拥有“如鱼得水”的环境。 其中,新区以“来了都是新区人”“人来‘才’无忧”的营才理念,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性服务,打造包容和谐的宜居宜业环境。同时,高标准建设全省首个国际人才社区,设立海外人才“一站式”运营服务中心,构建“类海外”人才生态环境,该做法得到省人才办的支持,在全省复制推广;加快人才公寓项目筹集,定期发布人才住房房源,建成集“创新创业+生活居住”为一体的产业博士邨5处;探索“股权直投”“投贷联动”“人才贷”等多种金融支持方式,推出50亿元“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信贷,设立1亿元股权直接投资资金,实施股权激励“十条政策”,为“种子期”高层次人才项目精准赋能。 实现人才全面发展,不仅要搭建好横向流动的“桥梁”,还要竖立起纵向发展的“阶梯”。为此,新区打造“惠才通”人才综合服务体系,涵盖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十大板块,设置49家“惠才”定点服务场所,并开创“掌上办+码上享”服务模式,为1100余名人才提供惠才服务。 城市呼唤人才,人才成就城市。接下来,西海岸新区将大力营造全社会人人尊崇劳动、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以“实干家”精神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工作,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新区力量。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