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项改革入选国家或省级试点,31项改革创新举措入选省级创新案例并在全省复制推广,36项创新经验做法先后入选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省级创新案例并在黑龙江省范围内复制推广,3项改革举措得到中央深改办高度认可,“共享即惩戒”机制获我省2020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模式、“无感续证”“一业一证”“飞地模式”……近五年来,哈尔滨新区全面深化改革,一项项创新举措点燃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吸引各地投资者纷至沓来。截至今年9月末,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新增市场主体11527户。“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的城市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 行政审批改革 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日前,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这是一个敢闯敢做、不断迸发新活力的行政服务集体。“作为黑龙江省率先成立的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承担着省、市下放和区级472个事项审批业务,却实现了35个部门中33个‘无审批’,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成为全省唯一一家承接了省、市、区三级事项的行政审批机构。”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刘惟乔介绍。 “在新区,我们检测机构才能实现‘双审合一’的资质认定审批程序,不但节约了大量奔走办件时间,也为企业节约了办事成本,提高效率。” 黑龙江省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行政总经理王雪平说。哈尔滨新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持续突破,多项改革创新举措或全国首创或领跑全省。在国内率先试行“以照为主、承诺代证”改革;“承诺即开工”改革;“离岸申报、跨境审批”改革;优化商事登记流程“秒批”发照;构建多点可办的政务服务新体系,群众办事不出街……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真正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 致力于不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哈尔滨新区始终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全面激发发展潜能,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据哈尔滨新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副局长那威介绍,新区对标国际自贸规则,坚持整体考虑、系统设计、全员参与、一体化推进,自2019年开始,连续四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新区坚持“企业是衣食父母,产业是立身之本”的理念,坚持“把企业满意作为检验优化营商环境成效第一标准”,坚决当好“企业服务员”,推出“九步包联工作法”,累计解决企业困难需求1000余项,以“服务员”“店小二”的姿态服企利企,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体制机制创新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新区,改革创新理念已蔚然成风。2020年6月8日,哈尔滨新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挂牌成立,在全国率先组建全区域、全领域、全职能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集中行使14个部门的执法职能,涵盖五大类67项协同执法事项,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共3389项。从集中行政审批职能到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新区的体制改革实现了审批、监管、执法“三权分离”的新型治理模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权力瘦身后的政府原职能部门可以轻装上阵,承担起监督管理、行业标准制定等核心职能。”哈尔滨新区改革办主任石雯慧介绍,改革后,监管部门“一肩挑两边”,在职能重塑的同时,一个审批监管执法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运行机制也逐渐成熟。 好的市场机制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基石。2017年开始,哈尔滨新区大胆尝试政府职能去行政化改革,将行政机关内适合市场化的服务职能交由企业行使,组建了人力资源服务、金融服务、园区服务、招商和投资促进服务等公司,为企业提供专精服务,成为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另一个点睛之笔。 在选人用人机制上大胆突破。“我们将行政机关中适合市场化的服务职能交由企业行使,实行市场化运营,岗位不分资历,用人不分年龄,以实绩论英雄,能者上庸者下,这种‘鲶鱼效应’瞬间激发了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石雯慧说,在新区教育界,推行“校长职级制、教师‘区管校聘’、学校绩效管理规范化”三项改革,新区校长年薪最高可达50万元,教师年平均工资最高可增加50%,这种破格使用人才的政策在哈尔滨、乃至全省引发热议,新区教育成为吸引人才汇聚的“强磁场”。 政策“组合拳” 激发市场活力 2022年,哈尔滨新区从政策角度破题,针对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人气活力不足等短板问题,在全省首次、全国领先出台《关于创新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科研用地管理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将原有单一功能科研用地改造为功能复合利用的兼容性科研用地,使科研用地的利用更加符合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切实促进该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加快集聚产业要素、提升人气活力。” 哈尔滨新区自然资源局吴永鹏说。 《意见》是基于国家相关政策支持范围和创新引导方向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政策改革,事实上,在土地供给政策上,这已经不是新区的首次突破。2019年9月,深哈产业园落地哈尔滨新区,作为深哈合作的首个“飞地”项目,哈尔滨新区提出,以“飞地”为突破口,把深圳的管理模式、产业项目“带土移植”,借鉴深圳等地土地供给侧改革先进做法,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经验,快速实现产城融合、人才和企业加速集聚的“硬支撑”,以此盘活经济潜力,突破发展瓶颈,构建南北合作范本,打造东北新增长极。 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哈尔滨新区先后出台促进产业集聚的“黄金30条”、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新驱25条”、应对疫情稳增长的“温情21条”等系列政策“组合拳”,不断强化政策落实助企纾困。对照8方面50项“稳经济”政策措施,涉及新区的41项政策措施全部启动,累计为1481户企业办理留抵退税。先后推出哈尔滨新区年中钜惠消费补贴活动和下半年消费补贴活动,已发放政府补贴资金2525万元,其中,购车补贴发放790万元。截至9月末,哈尔滨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1527户,同比增长5.32%。 ▏图文来源:哈尔滨新区报 ▏编辑:徐梦桐 ▏审核:徐鹏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