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吉林频道 这里是长春新区。 2016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春新区为第17个国家级新区,赋予长春新区打造“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重大使命。 作为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始终坚定国家战略赋予的使命担当,随着中央与省市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要求的落实,长春新区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正蓄势蝶变,向着创新开放、集约高效、充满活力、全面繁荣的现代化新区目标,阔步迈进。 规划先行,三大开发区协同发展 城市的美好,离不开有序规划。长春新区科学有序、统筹推进所辖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三大开发区建设,目前长春高新区宜居宜业品质大幅提升,北湖科技开发区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临空经济示范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是吉林省第一个开发区和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是支撑长春新区发展的基础和龙头。 2009年,长春高新区挥师北上,积极拓展北湖区域发展空间,2016年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复为省级开发区,与高新区形成南北互动之势。 2016年长春新区成立后,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成为长春新区的三大板块之一。2020年7月获批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全国第15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长春新区坚持规划先行,做好发展顶层设计,高标准规划发展空间。 长春高新区实施“鲲鹏计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北湖科技开发区实施“聚势工程”,丰富高端商务业态,拓展文化旅游功能,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开放城、健康城和欢乐城,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 创新驱动,不断蓄势蝶变 6年时间,长春新区从“起步开局”总体实现了“全面成势”。 今天的长春新区,城市自然和谐相融,创新驱动动能澎湃,开放门户面向世界、产业旗舰引领带动……昔日的规划图、效果图,正在一一铺就成为壮美的实景。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GDP年均增长7.6%,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88亿元,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19.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4%。 多元产业体系持续形成。生物医药产值近240亿元,占全市80%、占全省30%;先进装备制造形成产业链较为完整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协同创新机制持续优化。先后获批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一批高水平孵化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40户,“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21户。 营商环境水平持续提升。“证照分离”“标准地+承诺制”等改革走在省市前列,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2.4万户,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标兵单位。 宜居城市功能持续完善。累计投资近1000亿元,实施了三路七桥、伊通河北北段、北湖湿地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区域宜居宜业和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 现在,站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长春新区坚定以创新为魂,坚持实业立区、科技强区、人才兴区,以“六区联动”为战略路径,全力打造区域领先、国内一流的国家级新区,构建引领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动力引擎和新增长极。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