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沂河再添锦绣。11月22日上午9时,临沂沂河新区揭牌,标志着被沂蒙人民视为母亲河的沂河,再次见证河两畔成长起一座希望之城。 2021年12月,山东省政府批复的《临沂沂河新区发展规划》,让这个规划面积496平方公里、辖8个镇街、总人口72万人的新区万众瞩目。 战略定位新,将成为临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沂河新区是省委、省政府为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支点、深化新旧动能转换而设立的4个省级新区之一。定位为临沂市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桥头堡、鲁南跨越发展示范引领区、产城深度融合综合试验区。 基于互联互动的区位优势、供需对接的市场优势、经贸合作的载体优势等基础,2020年以来,临沂市委、市政府谋划实施了乡村振兴“三步走”路径,即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产业转移“大后方”。旨在通过“三步走”路径实施,进一步对接长三角、融入长三角、借势长三角,并以之为突破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为全市乡村振兴打开新空间、注入新动力。 与省会、胶东经济圈构成山东省三大经济圈的鲁南经济圈,是山东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所作出具体部署之一,由临沂、济宁、菏泽、枣庄四市构成,旨在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实现突破菏泽,振兴鲁南,培育山东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今年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给临沂提出“在鲁南经济圈发展中当引领、作示范”的定位,既是省委对临沂过去发展的充分肯定,更是未来发展的鼓励和鞭策。 产城融合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协同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指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在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让所在区域能够发展成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边界相对明晰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集三大定位为一身,沂河新区注定将成为临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发展格局新,“六大新城”多点支撑、多极带动 多点支撑、多极带动,是沂河新区呈现给未来的发展格局。新区正全力突破功能片区,加快建设高铁新城、科创新城、凤凰新城、临空新城、生态新城、田园新城“六大新城”。 沂河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高效。处于山东半岛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交汇处,横跨沂河两岸,是临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带两轴七组团”总体布局。 随着临沂“东进”战略的全面实施,沂河新区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主阵地,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划定城镇建设用地开发边界150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48平方公里,为长远发展打开了空间。 沂河新区距日照、岚山、连云港等三大港口均不超过百公里,中欧班列(齐鲁号)集结中心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区内鲁南高铁、胶新铁路、临枣高速纵横交错,启阳国际机场辐射青岛、济南、徐州等7大机场,通达国内外50余个城市和地区。随着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沾临高速、临滕高速规划建设,沂河新区进入京津冀和长三角经济辐射“三小时都市圈”,构筑了海陆空立体交错、多式联动的交通体系。“六大新城”中,高铁新城、临空新城等两个新城皆因交通而得。 产业新,突出智能制造优势 沂河新区产业特色明显,发展基础扎实雄厚。聚力发展智能制造、医药健康、新兴产业、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四上”企业达到900余家,产业门类齐全、市场潜力巨大,成为全市现代产业集聚区。其中,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山东临工、沃尔沃建机、山重建机、奔腾激光等200多家企业,成为临沂市支柱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医药健康产业初具规模,吸引集聚甘李药业、修正药业、一方药业、华润医药等70多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 沂河新区先后引进中科院计算所临沂分所、上海技术交易所、华为临沂大数据中心等创新型企业、机构150余家,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2个、高新技术企业91家,获评“全国数字化转型先进园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创新要素资源加速集聚。 制度创新,激发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优势 2022年8月份,根据临沂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该市委编办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临沂沂河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8个方面管理体制创新和8个方面的政策支持措施,全力加快沂河新区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行政管理、干部人事、财税、规划、土地、公共服务、审批和执法、统计八个方面的管理体制创新,充分激发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优势。在行政管理和干部人事管理创新方面,明确新区党的领导、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创新干部管理、编制管理、岗位管理和考核薪酬,实行人员总量控制,推行全员岗位聘任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每年实现不低于3%的刚性淘汰,薪酬分配重点向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一线岗位倾斜;畅通新区人员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交流渠道,建立干部协同培养交流机制。在财税、规划、土地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财政预算体制;新区规划由新区管委会组织编制,国有土地收储、国有及集体土地供应等事项,通过委托或授权由新区管委会负责。在公共服务、审批执法、统计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新区实行社会保障、教育体育、卫生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依法赋予新区管委会市级权限,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统筹建立新区统计体系。 城市新样板,决定临沂未来发展境界高度 沂河新区“一带两轴七组团”规划刚出炉,有人感叹“今日河东就是未来临沂‘浦东’”。 沂河新区规划建设高起点,整合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区及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各类支持政策和制度创新成果,谋划实施总投资745亿元的“十大工程”。即八纵八横路网工程、两河融通生态工程、金融商务科技集聚区工程、中交梦想城工程、 “公园城市”生态绿地工程、名校名院工程、科技产业园工程、齐鲁光谷工程、齐鲁药谷工程、智慧物流港工程,“一年起步、三年成势、五年建成鲁南跨越发展示范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上述十大工程涵盖基建、生态、教育、产业等范畴,一幅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边界相对明晰的城市综合功能区画卷,在沂河新区徐徐展开。 “新区兴带动全市兴,新区强助推临沂强,做大做强新区,我们责无旁贷。全区上下将以‘抢’的意识大干快上,以‘战’的姿态攻坚克难,以‘拼’的精神担当实干,推动新区全面成势、快速突破、走在前列,为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新区力量。” 临沂市委副书记、沂河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宝亮,在专访中传递出的满满信心,是72万沂河新区人的心声。 自沂蒙山腹地始发,蜿蜒南下160公里处,潺潺沂河水注定要见证这一幕成真。 记者 邱明 高松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