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新蒲新区通过“六个一批”工作法,强化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保障,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正在实现。 新蒲新区有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点)两个,分别为虾子镇虾子社区幸福小区和遵义市跨县易地搬迁安置点——新中街道松源社区六号还房小区,共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480户1992人,到目前有劳动力就业率达92%,户均就业1.9人。 企业岗位输送一批。组织网格员、楼栋长、联户长定期上门走访,全面摸排搬迁群众实际情况及就业意向,发挥辖内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辣椒产业园、中国辣椒城等地理优势,持续向区内外企业输送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到目前,已对接企业组织召开招聘会7场,与15家企业成功签订劳务输出协议,帮助280余名搬迁群众稳定就业。 扶贫车间吸纳一批。始终把扶贫车间作为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的重要载体,社区党组织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引进藤编加工、酒盒包装等企业,在安置小区(点)成立扶贫车间,吸纳搬迁劳动力78人,让搬迁群众既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又能实现就业增收。 产业基地带动一批。推广“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组织模式,松源社区“两委”租用村民土地建设“连心果”基地,发动致富带头人承包果园,种植矮杆经济作物,增加基地丰果期前三年经济收入。目前,该基地已带动1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技能培训提升一批。对接高校邀请职业技能培训讲师,开展家政月嫂、电工厨师、保安保洁、园林绿化、养老护工等实用技能培训,使搬迁群众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0期,惠及搬迁群众650余人次,帮助群众到合力超市、餐饮店、家政(月嫂)中心等稳定就业76人,平均工资约2800元。 扶持创业发展一批。积极落实做好一次创业补贴、创业场地租赁补贴、小额贷款等创业政策扶持,帮助搬迁创业人员化解融资难题,增强创业信心。目前,已发放贷款金额33万余元,扶持搬迁群众在菜鸟驿站、五金店、小超市等行业实现自主创业28人。 公益岗位安置一批。针对部分年龄偏大、就业困难搬迁群众,按照“扶贫优先”原则,大力开发消防安全协管员、环境卫生保洁员、民事调解员、治安维护协管员、小区绿化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充分就业。目前,已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群众71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其伦 图片提供/新蒲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潘树涛 三审 陈富强 |
5月8日,总投资1.5亿欧元、位于无锡空港经开区的德国威伊
日前,西咸新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出炉,地区生产总值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