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记者从贵安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获悉,2022年,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通过抓政治建设、抓基层基础、抓干部队伍、抓人事改革、抓人才资源、抓目标考核等措施,为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抓政治建设。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举办农村、机关等各领域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8期1200余人次。聚焦数字经济、“两主两特”、大数据等培训82期1.8万人次,广大党员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聚精会神抓发展的本领更强、活力更足。 抓基层基础。聚焦“五个一”,乡镇班子成员“一对一”帮带5名村党组织书记,整合806名村级综治协管员等岗位,270名网格员全部由村(社区)“两委”兼任。首次组织2轮练兵竞赛、擂台比武,提升村党组织书记能干的素质、会干的本领。首次拍摄制作了党建宣传片《用行动点亮未来》,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达55.7万。率先启动完成91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打牢“三减一规范”基础。首次争取到1000万元中央、省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以点带面辐射拓宽“两条路子”,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72个、10万元以上50个、20万元以上41个、50万元以上23个,分别完成市下达指标102.9%、208.3%、315.4%、209.09%。探索建立村干部个人档案,全面摸清村干部情况。同时,坚持党建带群建,探索“以店养站”打造综合服务站3个,提供综合服务7.5万人次。 抓干部队伍。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和年轻干部动态补充机制,理顺科级干部管理权限后,新选拔任用科级干部19人、职级晋升16人,其中年轻干部7名。首次组建13支党员干部项目攻坚队85名党员干部下沉服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43个。首次邀请新区县级以上离退休老干部实地观摩新区发展,帮带26名到村任职选调生,得到了老干部点赞。 抓人事改革。推进机构“瘦身”,人员编制、领导职数重点向经济发展部门倾斜,缩减机构4个,增加经济部门编制54名、科级领导职数49名。开展干部混编混岗专项攻坚,解决200余名干部分流安置遗留问题。出台规范雇员管理系列配套措施,雇员规范管理后,首次开展20名编制人员、20名雇员定向招录。编制1540份岗位说明书,推动39名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基层干部内生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抓人才资源。围绕“引育用留”新增产业人才1.4万人,其中新增大数据人才10214人,占全市51%。聚焦“四业”联动,推动校企合作项目18个,首次邀请36所院校、科技型重点企业及18名首批区管专家、42名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开展校地企合作交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汇聚贵阳贵安。多方筹措资源建设中国贵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贵安分园。协调解决271名人才子女入学,兑现专家工作站、高层次人才等资金1100万元,为华为、鲲鹏等提供低价房源7934套,着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 抓目标考核。将项目指标纳入年度综合考核,推动509个存量项目、71个新(拟)开工项目完善手续、保障资金、完成专项验收,存量项目完成销号290个,销号率57%。常态化开展季度监测和半年评估,督促责任部门整改落实2022年前三季度进度滞后工作任务20项,倒逼年度任务落实。强化对非营利性服务行业工资总额增速指标调度,为经济增速冲刺国家级新区前三提供有力支撑。扣减未完成指标的16名领导班子成员年度绩效,落实了考核负向惩处。 同时,贵阳贵安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发动3430余名党员干部、2100余名志愿者,组建234个临时党支部、278支党员先锋队战在“疫”线、顶在前线,用实际行动守护“最美家园”。筹措、协调经费330万元及物资支持单位、企业、辖区高校等抗疫,凝聚同心战疫强大合力。 据介绍,新的一年,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更多“首次”,重点推动各方面改革创新,扎实务实推动新区组织人事工作提质增效,裂变生长,奋力为“强省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菊 编辑 谌思宇 二审 罗昌 三审 王太师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