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黄帆摄 3月的陇原大地春意渐浓,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高性能锂电铜箔正被“装订”成卷,发往全国。 “自2022年6月份试产之后我们就开始一边建设一边生产,1.25万吨生产线已完成产值4亿元。”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陈墨玉介绍说,“2024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达到年产15万吨/年的高性能铜箔生产能力。” 兰州新区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于2021年12月16日开工,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一期项目的全部桩基工程。不到半年时间,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投产出箔。2022年9月15日,一期1.25万吨/年产能全面投产,相比行业同类项目生产建设周期整整缩短了12个月,创造了行业新纪录。 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的背后,是兰州新区为招商引资按下的“快进键”。近年来,兰州新区牢固树立“抓高质量发展必须抓高质量招商”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抓经济、促发展的“一号引擎”和拓存量、创增量的“关键因子”,坚持大中小齐抓、高优特互补,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加速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来自兰州新区招商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511个、总投资1522亿元,招引落地项目数、投资额年均分别增长26.8%、36.6%。其中,宝武、海亮、金川集团、建华建材、东方希望、广东宏宇、中科电气等“三个500强”、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投资项目30多个,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实现招商引资逆势上扬、强势突破,驱动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兰州新区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率先推行商事登记一业一证、电子亮证全覆盖,政务服务全域办,企业开办“分钟制”,高频事项“分钟批”,建设项目“自监理自验收”,项目建设信用承诺监管等改革。实行“一键直达、部门并联、团队上门”等代办服务,构建全方位系统改革体系,以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全面提升企业获得感,形成了以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兰州新区样板”。 “我们的项目开工仅4天就拿到了临时施工许可证,等到2022年4月拿到正式施工许可证时,厂房主体已基本完工。建设运营所需的水、电、气、路等要素资源一应配置,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跟踪式、闭环式服务给项目建设装上了‘加速器’。”从立项到投产不到两年时间,陈墨玉不禁感叹。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坚持区域化布局、上下游协同、集群化发展,以非常之举、非常之策抓招商育产业提质效,聚力强链补链,精准招大引强,绿色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等优势产业加速聚链成群,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上游材料企业就在我们厂区对面,一个电话就能让材料送进车间。”陈墨玉说,“除了产业集群带来的便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区位优势和甘肃源源不断的‘绿电’供应也是我们选择兰州新区的重要原因。” 兰州新区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黄帆摄 2月11日,甘肃省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兰州新区隆重召开,吹响了抓经济、引项目、搞建设的“冲锋号”。兰州新区集中开工项目39个、总投资30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6亿元,为全省上下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产业树立了新标杆。2月23日,甘肃省招商引资大会在兰州新区召开,兰州新区抢抓战略机遇、主动出击,聚力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企业落地数量、项目投资规模、产业带动作用屡创新高,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 最是一年春好处,发展奋进正当时。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兰州新区以“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为路径,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生命线”,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