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在田间忙碌工作。记者 魏晓倩 摄 农机轰鸣,车声隆隆,一台台农机穿梭于田间地头。近日,秦王川广袤田野上,铺展出一幅春耕复绿图…… “唤醒”撂荒地 赋能乡村振兴 连日来,中川镇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中川镇以村为单位及时成立包村领导任组长,建立“网格员每日巡查、村级每周上报、镇级跟踪监管”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为高效整治撂荒地工作注入“强心剂”。按照“农户自愿、亲友代管、合作社土地流转”的复耕模式,鼓励有劳力的农户在自行复耕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协调新区农投集团、新区水投集团、新区城投集团以及园区农投公司等国有企业对平岘、方家坡、芦井水、史喇口、陈家井、赖家坡、廖家槽等村3000余亩无法灌溉的旱地进行撂荒地整治及灌溉设施提升,确保撂荒地应耕尽耕、能耕速耕,真正让撂荒地变成“丰收田”“致富田”,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记者 祁瑞龙) 复耕复绿 共建生态新区 春风融融,沃野复苏。由城投集团城建公司负责实施的新区东南片区复耕复绿项目现场,投入生产的旋耕机在田间翻耕破土,平整土地;喷灌机不停地洒下“雨露甘霖”,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徐徐展开。 据了解,此次种植面积约为7500亩,从3月中旬开始耕田犁地,计划种植燕麦草4000亩,苜蓿2000亩,大豆1500亩。目前,共有5台机器在同时耕作,每天可耕地500亩左右,4月上旬将完成犁地任务,预计4月中旬完成种植。 城建公司将全力保障春耕备耕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在争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为改善新区生态环境贡献力量。(记者 魏晓倩) 春耕春灌 有序开展 随着引大入秦水源源不断地涌入引水干渠,秦川镇近日正式奏响2023年春灌序曲。 看着大通河水流进农田,村民们的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龙西村五社村民马登元说:“今年,我计划种植小麦30亩、玉米20余亩。现在,小麦已全部种植完毕,玉米地也已灌溉完毕,就等下种了。”据了解,为保障春灌工作顺利进行,秦川镇组织各村开展设备检修、沟渠清理等工作,对水泵、电机、闸阀等水利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确保机械设施正常运转,同时,对各渠道内的杂草、淤泥、石块等进行清理,增强灌溉设施的输水、蓄水能力,为春耕做足准备。 今年,秦川镇第一轮春灌面积约7万亩,重点保障玉米、葵花、蔬菜等作物的灌溉。截至目前,已完成2.56万亩土地的灌溉,预计4月中旬全部完成春灌工作。(记者 李佳丽 通讯员 曾春玲) 农机耕种 集体增收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秦川园区上川镇甘露池村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抢抓机遇期,多方筹资,购买了拖拉机、犁地机、播种机、旋耕机等大型农机设备,用于服务上川镇及周边镇村的农业生产,极大地解决了农民的春耕难题。 “我们主要提供耕、种、收等多元化的农业托管服务,现已收到8500亩春耕的订单,今年的村集体经济增收预计突破50万元。”甘露池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马亚军介绍道。 农机队队长巨明湖望着正在作业的拖拉机,满心欢喜。“以前春耕,要早早去外地请农机,现在村上有了农机合作社,帮助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 未来,甘露池村将继续孵化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村集体经济的“蝶变”。(记者 魏晓倩)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