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阳光,照耀着长春新区。高新区海容广场玻璃幕墙发出的耀眼光芒,与北湖区科技广场建筑楼群的天际线隔空辉映,环吉大双创生态圈、环北湖科创生态圈的“双圈驱动”“两极通融”格局,将为来新区创新创业的追梦人提供充足的“追梦空间”,也将崛起制胜未来的新增长极。 创新的基因一直深植长春新区发展的血脉,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占全省1/2,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100个、占全省87%,院士工作站5家、占全省约一半;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6家,占全省45.6%,集聚高新技术企业798户,占全省1/4、占全市1/3;专精特新366户,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3户,占全省39%。这一系列创新的数据织造出新区创新基因的图谱。 在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蓝图里,“创新”二字始终被摆在重要位置。未来能够持续赋能的最新“变量”,是高能级的科创平台。 “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创新能力被持续激发、提升、拓展。今年3月,圣博玛吉林省院士工作站、西诺生物吉林省院士工作站正式获批,至此,长春新区已经有5家院士工作站,占全省的35.7%。围绕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建设,长春新区以海容广场、吉林大学科技园为两大创新中心,联合高校院所,科技大市场、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现有双创服务平台,以及长春高新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一核、两心、N点”发展格局。环吉林大学双创生态圈的加快构建,在吉林大学“家门口”为人才提供双创政策、双创培训、服务环境等配套服务支持。同时,长春新区持续推动建设长春人才创新港,推进稀土学院、人才创新联合体等创新载体建设,做好海容广场、吉大科技园、摆渡创新工场等重点平台优化提升和形象展示,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载体平台。 环北湖科创生态圈以科创广场为核心区,秉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商务金融为引领、以制造研发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为特色”的规划理念,形成以科技研发、商务金融、商业商贸、文化创意、生态休闲为主导的五大功能体系,打造智能化、高端化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体系化的创新生态,要用好每一滴创新要素。这些高层次的创新平台不仅是加速推动创新能力转化为区域产业发展实力的舞台,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更成为引才聚才的“磁场”,通过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通过一批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通过一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助力新区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制高点,拓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道。高能级创新“发动机”的牵引,正在成为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和最大底气。 打破制约创新发展的条条框框,在全新的创新版图上,长春新区不拘一格用好创新这一发展引擎,向着更高的地方攀登,实现更大的发展。一场振兴突破攻坚战赛程刚起,挑战和机遇就在前方。 来源:金台资讯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