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近年来,随着设施渔业的发展,海鲜养殖的区域也正在向距离大海更远的内陆挺进,比如甘肃和内蒙古。 据央视财经,这段时间,位于甘肃张掖的一家养殖合作社迎来了南美白对虾的丰收。今年一月,合作社投入第一批虾苗,利用循环水,模拟海水养殖环境,控制水温和含盐量,进行工厂化养殖。工作人员介绍说,合作社的南美白对虾每年可产出6茬,每茬产量可达2万斤。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处水产养殖基地,近期也将上市一批南美白对虾。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基地所在区域是土壤积盐较重、无法耕种的盐碱地。为了让盐碱地变废为宝,技术人员根据当地情况,搭建大棚,调节虾苗用水,克服高盐碱和高寒对养殖的不利影响。 有业内人士表示,“海鲜陆养,是将来水产养殖的一个大发展方向。只有农业工业化了,养殖的效益、养殖风险可控性才能够提高。” 新媒体编辑:何颖曦 一审:何颖曦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