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建设中的兰州新区。(资料图)丁凯 摄 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6日电 兰州新区1-10月,新引进产业项目219个,总投资399.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个,签约额350.5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签约额228.3亿元,实现省外项目到位资金304.56亿元,增长23.6%。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兰州新区聚焦推进“强省会”行动,以“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为抓手,铆足干劲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盘棋”,健全机制同向发力 兰州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构建“招商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全面支撑、产业园区主导推进”的全员协同招商大格局。组建项目评估团队,系统梳理产业链上中下游关联企业,编制“一图谱三清单”,夯实靶向招商基础。 新区实施“一对一”精准招商,对意向投资企业主动对接、分类跟进、靠前争取,摸清吃透投资规模、企业实力、技术工艺、项目效益等情况,及时敲定项目选址、基础配套及合同协议,千方百计为项目落地“铺路架桥”。 聚焦“大好高”,内接外联引大引强 兰州新区坚持“招大引强+延链补链”“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展会+论坛”,精准对接引进投资额度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大好高”项目。紧盯“中字头”“国字号”“500强”上市公司等头部企业投资动向。 新区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重点区域省市“敲门招商”12批次,10个产业链招商专班赴外招商150多批次,累计对接企业500多家,邀请投资客商、商业团队到新区实地考察200多批次,挖掘梳理线索项目300多个,拟投资额超千亿元。 围绕打造“335+X”产业集群,兰州新区引进落地东方希望碳基新材料石墨制品项目、大陆希望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耀望化工年产30万吨废盐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亿元以上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有力支撑千亿级“绿色化工新城”、百万吨级“新能源新材料储能之谷”加速崛起。 兰州新区还成功举办分会场首届西部(兰州)跨境电商大会暨进出口商品展览交易会。先后组团参加西洽会、西博会、投洽会等重要节会活动,举办“科创中国”绿色化工高端论坛、“东数西算”算力产业合作大会、西部精细化工产业博览会等高规格展会论坛,开展专题招商推介20余场次,签约引进宏牛工业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泰友生物多肽用原料等一批优质项目。 当好“店小二”,坚持不懈创优环境 兰州新区对标东部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建立“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的项目管理模式,实施区域评估共享共用、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施工图豁免审查和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在8个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创新推出“企业开办”“一窗综办”“首席代办”,为企业提供从工商注册到竣工验收全流程服务,企业开办30分钟办结,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国务院目标的1/4。 新区还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实施“‘标准地’出让+‘交地即发证’”改革,今年出让工业“标准地”17宗约2584亩,全面实现“拿地即开工”。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挂牌设立西部绿色认证中心,安排1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开展绿色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和创新奖励,搭建全省首家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金通”,累计注册企业3582家、上架金融产品221款、实现融资总额268.28亿元。 兰州新区全面落实“包抓联”“六必访”等机制,成立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工作专班,开辟重大投资“快速通道”。东金硅业一期年产40万吨高纯度金属硅项目从开工建设到送电点火试生产用时不足一年。巴蜀物流兰州新区物流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新签项目开工率达60%以上。(完) |
■新区六问之三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 琅
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西咸新区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