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人才、政策、产业齐发力!西咸新区新质生产力狂飙突进

新资讯 2025-5-18 22:05 西咸新区 1 0

三池一机制释放创新动能、拿地即开工革新营商环境、新质生产力加速聚集......日前,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出炉,西咸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7.52亿元,同比增长7.2%,新区在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中跑出加速度


新动能释放,创新驱动发展加速



在沣西新城西部云谷三期西安锐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技术总监赵凡拿起公司生产的磁性器件骄傲地说:这种微型的磁性器件,过去我们都依赖进口,现在已经实现了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替代。



磁性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手机、智能化穿戴设备、摄像头等产品中都会用到。而此前,锐磁电子的磁性器件曾作为论文样品在实验室里沉睡了十年。


如今,赵凡不仅是锐磁电子的技术总监,还在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微电子学院团队从事学术研究。他说:我本人就是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政策的参与者。



2021年,陕西省正式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加速推进。两年后,西咸新区创新推出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西安交通大学、西咸新区管委会、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按照学校招、企业供、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的思路引才聚才,从人才建设上提升总窗口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三池一机制是指人才池、资金池、项目池及三池互动对接机制。西安交通大学打破大学围墙,将人才蓄水池向各领域用才主体开放,实现人才+项目”“项目+资金的精准匹配。该机制的推出,极大激发了新区的创新活力,并入选全国人才工作最佳创新案例。目前人才池已累计引进、储备各类人才110名。2025年一季度引进、储备人才5名,项目池落地新区项目6项。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让锐磁电子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2024年,企业磁芯产量达到1亿只,为某车企定制研发的车载滤波器性能远超国外同行,并成功应用在某新能源汽车上。


作为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持续深化三项改革,制定了全省首个《秦创原总窗口科创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累计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559家。获批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建成秦创原人才大市场,西部创新港产教融合的一港模式被全省推广。


新举措探索,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



今年2月,谱尼西北总部大厦(西安)项目竣工,年内即可投入使用。这标志着谱尼测试集团在西北地区布局的综合型检测基地已初具规模。该项目从有意向落户到签订入区协议仅用了百天左右。



不仅如此,沣西新城在项目建设初期就一次性发放了国有建设用地交地确认书、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基坑部分),实现交地交四证、拿地即开工,将项目工期缩短了三到四个月。研发试验中心A工程从项目审批结束到建成封顶仅用了七个月时间,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承担了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等27项国家级试点任务。如何用好政策叠加优势,不断探索新的举措,转变政策供给模式,助力区域发展,是新区发展过程中的必答题



2022年底,西咸新区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出台行业标准、搭建服务平台、夯实发展基础等一系列扎实举措,新区初步构建起气候投融资四库两标准体系并日臻完善。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也在日前作为全省唯一的区县级机构入选陕西省绿色金融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



前不久,西咸新区认定的A级气候友好型企业西安湄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批5.4亿元绿色贷款。这离不开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的帮助。中心常态化开展绿色低碳银企对接活动,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获得金融机构关注,以较低融资成本获得贷款。



从项目审批的拿地即开工到绿色金融的精准滴灌,西咸新区正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瓶颈。政策供给模式的转变,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服务温度,更让区域吸引力持续升温。


新产业崛起,构建未来发展蓝图


当人才与营商环境的优势不断叠加,产业的前瞻性布局成为破局关键。


今年以来,西咸新区聚焦高质量发展任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持续做大做强“4+1”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看向氢能产业,今年3月,新区氢能产业迎来多项进展。既有老朋友——泾河新城氢能企业盛世盈创打造的年产两千套碳纤维重卡供氢系统项目正式投用,其产品将广泛应用于重卡、城市公交车、建筑工程、工程机械等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也有新伙伴——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与航控绿能投资(西安)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泾河新城签约落地航控氢能动力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一期落地氢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组装线,二期将进行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研发中试线和测试验证平台建设。



望向天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今年2月,省内首家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正式揭牌。基地场地面积101亩,获批空域使用面积约145.5平方公里。一期已吸引9家企业正式进驻,涵盖无人机生产、研发、培训、巡检及监测等多个领域。此外,基地还与延安新区、宝鸡蟠龙高新区、汉中航空泾济开发区达成合作意向,推动低空经济生态向全省辐射。



产学研合作不断加深——日前,专注低空飞行器全产业链及无人机应用场景建设运营等业务的科技创新企业陕西智飞旺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入驻沣西新城翱翔小镇。该公司联合西安理工大学柯熙政院士团队、西安交通大学王海文教授团队,成立智飞旺天无人机低空经济研究院,在沣西新城打造无人机应用研发中心,聚焦应急救援、航空旅游、通航运输、农业植保等多场景应用研发,推动消费级无人机规模化使用,深化产学研合作。



从地下到空中,从材料研发到产业落地,西咸新区的产业图谱正以新质为笔,勾勒未来发展的清晰轮廓。下一步,新区将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创新资源集聚成产业动能,在征程中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