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2025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两江新区在龙盛新城、大地(国际)生命科学园2个试点园区推行环评豁免审批改革,已有13个项目通过豁免审批成功落地,涉及总投资2.9亿元。 “豁免审批+许可衔接” 什么是环评?环评豁免审批需要什么要求? 据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杨眉介绍,环评就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准入的第一道关口,是论证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和指导项目后期环保工作的重要依据。 简单来说,环评就是企业落地投产的前提,只有取得环评企业才能落地投产。 据了解,按照既定的环评流程,企业需要先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编制环评报告,再按流程报主管部门审批,整体流程往往需2-3个月。 今年3月,两江新区在龙盛新城、大地(国际)生命科学园两个区域开展国家级试点,对汽车制造、运输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专业实验室与研发(试验)基地等主导产业,实施“豁免审批+许可衔接”改革。 企业仅需提交环境准入研判表等核心材料,即可实现“免环评、直发证”,享受“零跑动、零等待”极速审批。单个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约环评编制及审批时间约3个月,降低成本6-20万元。 赛力斯超级工厂 王加喜摄 截至目前,已有赛力斯超级工厂某零部件项目、延锋国际座椅项目、德纳公司差速器项目等13个项目通过豁免审批成功落地,涉及总投资2.9亿元,占园区同期审批项目数量的54%。其中,臻驱科技公司电控项目通过“环评豁免申报—生产线建设—排污许可办理”改革流程,仅用37天便进入了调试生产阶段。 位于两江新区龙盛新城鱼复片区的德纳(重庆)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就是首批享受到环评豁免审批的公司。 “公司的差速器生产项目建设之初,我们提交了环境准入研判表等核心材料就实现了‘免批环评’直接进入开工建设。”该公司总经理季留芳介绍,此项环评豁免为项目早日投产争取到宝贵时间,也减少了约10万元的环评费用。 作为试点区域之一,龙盛新城鱼复片区纳入了首批环评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园区,改革后,企业环评、验收手续的办理周期从6-12个月大幅缩短至10-30天,企业可实现“交表即开工”,至少提前3个月投产。 龙盛新城鱼复片区。王加喜摄 鱼复园区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义云表示,3月以来,鱼复园区已受理9个试点项目咨询,3个项目完成豁免办理,为企业节省环评验收费用50余万元。 不仅如此,此项改革还优化了营商环境,今年以来,鱼复招商签约项目5个,投资金额33.7亿元。 “瘦身”+“平台”+“打捆” 开展国家试点的可以实施环评豁免审批,那未纳入国家改革的项目如何开展环评呢? 杨眉介绍,两江新区综合多年改革成果,同步推行环评报告“瘦身计划”,出台《环评报告书(表)简化技术指南》,精简环评符合性分析等4大类内容,平均减少编制内容30%以上。 例如,在市级重点项目京东方某屏幕技改项目中,应用简化指南精准“瘦身”,环评报告页数从254页减少至170页,编制周期由预计的3个月缩短至1个月,效率提升超六成,为项目早日开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外,两江新区在全市率先建设“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展示平台”,集中公开80余家第三方环评单位关键信息,助力企业择优选择。平台上线以来,新区环评编制质量合格率由90%提升至99.3%,平均编制时间从233天缩短为120天,效率提升近半。 “两江龙盛储能电站、赛力斯某产线改造升级等市区重大项目,从合同签订到环评审批仅用3个月,高效保障了项目开工建设。”杨眉介绍。 不仅如此,新区还实施“打捆审批”,允许同类型多个项目合并编制1份环评报告。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悦来滨江路、悦智路”项目及“吉乐、龙洞等10座加油站扩建”项目,预计节省环评及验收费用超50万元。 杨眉表示,下一步,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将坚持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深化改革试点成果,全力争取扩大改革范围、增加试点行业,着力提升改革能级、服务效能和监管水平,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两江样板”。 |
打好招商“组合拳” 打造投资“强磁场” ——新区以改革创
S209蓬黄线施工现场。(来源: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