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雄安新区坚定不移地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坚持“高效办成一件事”“零障碍办好每件事”,通过深化制度创新、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为精准服务疏解、推动产业发展、引领科技创新持续注入强劲动能,“雄安服务”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疏解加力提速 8月14日,中国雄安集团京雄快轨公司与北京轨道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签署《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项目委托运营协议》;7月24日,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大学城配套一期六标段首栋单体主体结构顺利封顶......雄安新区的建设浪潮中,一个个项目的稳步推进勾勒出这座未来之城的清晰轮廓。 这些项目之所以能如此高效推进,背后离不开“一会三函”审批模式的硬核支撑。
雄安新区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聚焦项目、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事项办理“零障碍、无成本、高效率”,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一会三函”就是审批制度改革最生动的体现。新区通过将部分关键性审批事项嵌入“一会三函”工作流程中并行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办理时间实现了从“月”到“天”的变化,审批时限压缩至12个工作日。同时,创设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100”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用地单位获得水电气热网“零”审批、用地红线外“零”投资。
“新区还创新了分阶段验收模式,根据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体量、交付时序,按照‘功能独立、确保安全’的原则,推进分阶段联合验收,极大方便了我们企业。”河北雄安中冶名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报建负责人黄继飞对新区审批服务赞不绝口,“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再到后续的验收环节,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和高效的服务,工作人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这样的营商环境,让我们企业发展特别有底气!”
招投标是工程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资金安全。为了规范招投标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新区打造了“标前有辅导、标中有监管、标后有评估”服务品牌。这一系列举措有效保障了229个疏解项目494.9亿元资金安全交易,为项目的顺利推进筑牢了根基。
“此外,我们还推出了特色招标‘一件事’,大幅压缩合并办事环节、减少申请材料10余项,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制定进场交易告知手册和招投标交易手册,市场主体扫码即得。”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工作人员郝梦然介绍。 构建京雄“同城”体验,激发“同城”活力
“雄安新人”95后杨硕3年前从北京来到雄安新区,入职中铁建河北雄安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初来乍到那会儿,他还担心换了城市生活会有诸多不便,但一项项京雄“同城化”政策服务,很快就让他卸下了这份顾虑。
手持“雄安一卡通”,杨硕来到了雄县的一家药店,卡片轻轻一刷便顺利完成了医保支付。“之前新区营商环境局的工作人员上门宣讲,我才知道,‘雄安一卡通’不仅能在京雄两地就医购药,还能乘坐公交、借阅图书。”杨硕笑着说。
不仅如此,宣讲中的其他内容,更让杨硕坚定了留在雄安新区的信心。雄安新区持续加大资源投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对象的创业条件、居住条件、福利待遇不低于留在北京时的水平。
在疏解人员养老保险政策方面,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支持疏解社保政策,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保障疏解人员养老保险待遇不低于留在北京市的水平,解决了疏解人员的后顾之忧。
在疏解人员医疗服务保障方面,构建起“基本+补充”的职工医保模式,缴费比例与北京一致,待遇水平与北京相当、部分高于北京。将“河北”和“北京”目录相加,医保报销范围优于北京。创新出台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政策措施,实现国谈药“开得出、买得到、报得了”。京津冀异地就医实现免备案直接结算。雄安宣武医院平稳运行,提供对标首都的优质医疗服务。
在疏解人员子女就学方面,加速引入京津优质教育资源,以北京市3所“交钥匙”学校、4所“组团式”合作办学学校为引领,与京津冀85所优质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京籍疏解人员子女回北京就读、参加中考高考没有障碍。
提起生活上的便利,杨硕兴致更浓了:“我在容东片区租房,可以提取北京的公积金,不用跑回北京办理各种手续,在线上提交申请,很快就能到账。”
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全面实现京雄“同城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实行“租购同权”,新区住房管理中心通过组建住房政策宣讲服务团宣介政策、组织供需对接活动等多种举措,用心用情用力为疏解央企员工提供精细化安居服务。
一组组实实在在的数字,更是让杨硕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今年上半年新增不动产、护士执业证等40个电子证照京雄互认,目前,212项京雄政务服务场景、209项京津冀资质资格互认事项全面落地。北京市区两级3500余项全量事项在雄安可办。京雄两地12345热线“一键互转”、高频知识库共建共享......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要素往来更顺畅。
如今,杨硕早已把雄安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常和北京的朋友感慨:“京雄‘同城化’政策让两座城市的资源无缝衔接,从工作到生活,从福利保障到日常琐事,都透着贴心和便利,在这里打拼特别有奔头!”
“人民之城”宜业又宜居 2023年11月,雄安新区制定出台关于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聚集新人才的若干措施,推出了顶尖人才、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引进及重大平台落地奖励等16条政策措施。
“雄安是一座冉冉升起的新城,能来这里工作,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去年9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博士柳兴根据“雄才十六条”第二条,作为“特岗特薪”的高端人才被引进新区,入职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开启了在未来之城的逐梦之旅。
双向奔赴、互相成就。在雄安,高校应届毕业生入职后可获每月1000—3000元生活补贴,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申办雄才卡,持卡人可享受涵盖教育、医疗、住房、落户等在内的政策支持……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已累计发放“雄才卡”1.5万余张,各类人才纷至沓来,在雄安的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与这座新城共同成长。
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是很多人选择留在雄安的一个重要原因。
“5分钟到幼儿园,10分钟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卫生服务站、养老驿站就在社区周边,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都在15分钟生活圈内。”住在容东片区的李女士深有感触地说。不仅如此,社保、医保、个体等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在家门口的社区服务中心就能办理,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自2025年8月1日起,包括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食品小餐饮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在内的48项政务服务事项可以直接在南文营社区和张市社区办理,实现社区“收件、受理、审批、出证”的闭环流程。
“容东片区是政务服务‘直达社区’模式的首个试点,接下来,我们将把容东片区政务服务下沉社区的经验逐步拓展到其他新建片区,让政务服务的便利度与获得感惠及更多群众。”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工作人员崔淼表示。
不仅如此,雄安新区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建成包含雄安政务服务网、“政通雄安”APP、微信小程序等“五位一体”线上服务矩阵,依托DeepSeek大模型部署AI智能助手“雄小智”,实现政务服务响应效率、服务覆盖面、群众体验等多维度的升级,政务服务网办率达到85%以上。
政策咨询不清楚、办事流程遇堵点、遇到问题需解决、发展建议想提出……只要拨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总能得到及时回应和妥善处理。
“有事就打12345”,这句话在雄安新区的企业群众间口耳相传。前不久,航科纵横(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在雄安注册成功。因不了解企业注册流程,该公司工作人员张先生拨通了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席人员耐心详细讲解了流程及注意事项,还添加了诉求人微信,发送模板供参考,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当天下午企业就顺利提交了材料。这样的例子在雄安每天都在发生,12345热线用一个个“马上就办”的实际行动,让“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从承诺变成了企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切体验,成为了新区政务服务暖民心、聚人心的坚实纽带。
“周周看、家家到”,“雄安服务”深入人心 近日,中国中铁雄安新区区域总部的会议室内,一场特殊的“会议”正在举行。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带队,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牵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与中国中铁雄安新区区域总部及下属10多家分子公司的疏解人员代表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而融洽。
疏解人员代表围绕资质办理、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实际问题逐一提问,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则当场回应、详细解答,对于能立即解决的诉求现场敲定解决方案,需要后续跟进的则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的第6期“疏解服务到家”活动,为企业高效解决诉求40多项。
今年6月,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决赛在新区火热进行。大赛虽已落幕,但雄安新区各部门的服务脚步并未停歇,而是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对接大赛中涌现出的优秀科创企业,全力服务企业落地发展。
河北雄安元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机器人比赛领域获得了三等奖。得知他有落地选址、注册等方面的需求,新区营商环境局与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综合服务公司积极对接,成立“一对一”服务小组,帮助企业对接园区、准备材料、辅助网上申报,针对企业具体需求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短短一周时间,企业就顺利完成了注册等一系列手续,成功在雄安落地。除了河北雄安元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还有一批专注于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秀科创企业在这样精准高效的服务下相继落地,为雄安新区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大走访”“周周看、家家到”已成为雄安新区各级党员干部的常态。在建设银行项目建设现场,启动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带着最新的《疏解服务手册1.0》上门,一对一详细梳理了项目的选址规划、工程审批、建设管理等工作流程;在中关村科技园,政务服务中心的帮办人员正在帮企业梳理变更所需材料,“园区事园区办”畅享便利;在雄安新区华望城安居保障房,住房管理中心、雄安集团的志愿者们为华能集团疏解员工送上周边生活配套指南......
无论是清晨的项目工地,还是午后的企业办公楼,总能看到新区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脚步丈量着服务的半径,用行动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诺言,让每一个企业群众在新区安心扎根,也让“雄安服务”这张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来源:雄安媒体中心 编辑:贾梦宇 校对:张晓艳 |
8月19日至22日,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强率闵行区党政代表团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嘉楠 季建荣 处暑刚过,暑气依旧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