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十四五”新增铁路超2600公里 轨道上的长三角释放新动能

新资讯 2025-10-20 15:02 浙江日报 1 0

潮新闻 通讯员 许文峰 记者 张帆



施工人员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内进行管片拼装作业 徐云华 摄


大江奔流,潮涌东方。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版图上,铁路正以钢铁之笔,绘就着一幅波澜壮阔的时空新图景。进入十四五以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铁集团)紧扣联网补网强链,推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路网结构实现从、从的新跨越,预计至2025年底累计完成建设投资超6000亿元、开通运营22个项目、新增铁路逾2600公里,为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铁动力


纵横织网,铸就发展强引擎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先行官作用。


上铁集团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确保铁路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强化规划引领。上铁集团加快上海至南京至合肥、上海至杭州沿江沿海等高铁骨干网络优化、点线能力配套等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和推进枢纽联络线、动车所、存车场等项目建设,切实提升通道运输能力和区域网络通达性。


注重投资牵引。十四五期间,长三角铁路建设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建设投资从2021年的约900亿元,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1423.8亿元,屡创历史新高。2025年,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预计超1400亿元,同步推进的续建项目达25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规模超8000亿元,均位居全国铁路前列。


截至今年10月,长三角铁路营业总里程超1.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7700公里,一张世界级水准的轨道上的长三角巨网疾速铺展。这不仅是铁路里程的延伸,更是经济脉络的打通与发展能级的跃升。


一条条战略通道的贯通,深刻重塑着长三角的经济地理格局。20212月,徐连高铁开通运营,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最长的横向通道——陆桥通道画下圆满句号,连云港到乌鲁木齐实现朝发夕至。开通后第一年,徐连高铁运送旅客突破660万人次,为苏北振兴装上了强劲引擎。


20229月,作为杭州亚运会迎宾大道的合杭高铁湖杭段与杭州西站同步投用。该段线路全长13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将杭州至湖州的旅行时间压缩至半小时,三年来累计运送旅客超2100万人次,有效增强长三角核心区对浙西、皖南的辐射力。


前瞻谋划,科学布局。沪杭高铁先期开工段、温福高铁等新线开工建设,进一步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世界级跨海工程甬舟铁路凭借一隧三桥方案跨山海,向舟山不通铁路的历史发起挑战……一批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为轨道上的长三角搭建起面向未来的坚实框架。



一列动车组列车从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上驶过 许丛军 摄


创新引领,锻造世纪工程品质标杆


长三角铁路建设不仅追求速度与激情,更坚守质量与匠心,培育铁路建设领域的新质生产力,铸造经得起历史和运营检验的世纪工程。


铁路部门秉持管理科学精细、技术先进可靠、工程内实外美、功能完备适用全过程全链条创优原则,从设计蓝图到建成通车,把精心、精细、精致、精品的理念贯穿于每一个项目、每一道工序。


围绕前沿技术和应用需求,各参建单位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高速铁路运营到发线无砟轨道接轨、高速铁路箱式路基施工技术等86项课题研究。


连镇高铁五峰山长江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之上,这座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在建设中创下7项世界纪录,荣获2022年至2023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五峰山长江大桥建造技术》专著为川藏铁路同类型大桥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智能建造成为驱动建设升级的数字引擎。走进长三角铁路建设工地,传统人海战术正被智慧工地所取代。建设和施工单位两级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对高风险工点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在义乌高架站房等177个工点,智慧工地系统如同智慧大脑,实时感知、分析、预警,技防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连续梁智慧造桥机、自动化路基压实机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推动施工从制造走向智造


铁路建设,绿色先行。沪苏湖高铁在选线时特意绕避太湖流域生态敏感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铁路建设中的鲜活注脚。


面对世界级工程难题,铁路建设者勇攀科技高峰,开展关键技术攻坚,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依托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盐宜高铁过江隧道等项目,相关单位开展超大直径盾构、越江高铁隧道施工等方面技术攻关;聚焦巢马城际铁路、通甬高铁等项目大跨度、新梁型关键技术,项目团队打造特殊结构桥梁成套技术体系和整体解决方案……


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正集中展开。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为中国铁路建设积累宝贵的技术资产上铁集团建设部工程技术科科长黄佳说。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在沪苏湖高铁跨青桃线大桥上行驶 张卫国 摄


赋能区域,激活一体化发展新动能


轨道上的长三角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民生工程”“经济工程,为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要素奔流,高铁列车公交化开行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在长三角乘高铁,像坐地铁一样方便,成为旅客出行的真实感受。日均超过200万人次客流在长三角铁路网络上穿梭。今年51日,上铁集团发送旅客426.8万人次,创下单日客发量历史新高。


高铁成为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产业梯度转移的调节器。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在杭温高铁的加持下,董事长方毅把第二总部放在了温州,我们杭州总部与温州第二总部,点对点的抵达时间只要一个多小时,两者的生态连接愈加稳固。


发达的路网建设,形成核心引领、多点支撑、互联互通的发展格局。


上海以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建设为核心,推动铁路与航空、地铁、城际的多网融合。江苏通过补苏北短板、强苏南优势,全省高铁里程从2020年的2035公里增至2025年的2594公里,覆盖所有地级市及70%以上县域。浙江朝着县县通高铁目标迈进,作为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项目,杭温高铁的开通标志着浙江陆域一小时交通圈实现。安徽则通过承接长三角、联动中西部,构建合肥时钟型枢纽,高铁里程从2020年的2329公里(全国第一)增至2025年的近3000公里,实现从交通洼地枢纽高地的升级。


精准落子,下活协同发展一盘棋。借助纵横交织、连线成网的优势,铁路部门于20246月开行首趟跨越三省一市的超级环线高铁列车,以8个多小时的旅时,串起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四大中心城市及沿途21个站点,打造了一条轨道上的黄金旅游走廊


随着沪苏湖、宣绩等高铁开通运营,上铁集团持续完善环线列车开行方案,推出一大、两中、一小四款环线列车产品,让毗邻小城市与周边大城市间的人员流动更为紧密。


铁路搭台,文旅唱戏。依托愈织愈密的路网和丰富的文旅资源,上铁集团精心策划乐游长三角旅游列车等高品质产品,助力长三角地区加速构建统一的旅游大市场。我们今年以来共开行43乐游长三角旅游列车,进一步推动了文旅深度融合,有效激活市场消费潜能。上海铁路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101日,上海虹桥站迎来国庆中秋假期客流最高峰 过云松 摄


回首十四五轨道上的长三角以钢铁巨龙之姿,承载着国家战略与人民期盼,呼啸向前,有力支撑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27.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超33万亿元。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未来,随着联网、补网、强链的持续深入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将进一步释放新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乘风破浪前行。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