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山环抱的黔中腹地,奔涌向前的工业浪潮正在这片希望之地掀起层层巨浪。自获批国家级高新区的那一天起,安顺高新区就注定“不平凡”。 如何作答这道发展之题?答案就写在“三大抓”的生动实践中。 作为全省第二个国家级高新区、贵州“1+9”国家级开放平台之一,安顺高新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实施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这一“头号工程”作为着力点,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区,持续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水准。 “大抓产业”——聚焦“3+N” 筑牢工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近日,位于安顺高新区夏云工业园区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固达公司”)生产车间里,机械轰鸣声不断,工人们忙碌地赶制订单,各条生产线都满负荷运转。 作为安顺高新区线缆产业的龙头企业,固达始终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依托高新区“三大抓”的政策扶持,持续加码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 “今年我们的计划产值是18亿元,现已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47%。”固达公司财务总监樊杰表示,目前该公司手持订单总额超过8亿元,各车间正全力以赴加紧生产,以确保所有订单都能够按时交付。 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固达公司的火热生产态势,正是安顺高新区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围绕“3+N”产业体系构建,园区正着力打造以航空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特色轻工三大主导产业,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 数据是发展成效最有力的证明。截至2025年8月,安顺高新区已集聚企业343家,其中航空装备企业107家;规模以上航空装备企业27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76亿元,同比增长27.59%;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09亿元。 “十四五”期间,安顺高新区始终把工业作为发展核心抓手,围绕“高”“新”方向深耕细作,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安顺高新区不仅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还在新型建材和特色轻工领域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同时,园区积极引导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协同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进和人才培育等措施,不断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安顺高新区内已汇聚28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同时,建成23个科技创新平台。 “大抓项目”——攻坚建设提速 推动工业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眼下,安顺高新区大抓项目的氛围正浓,各个重点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工期、赶进度。 在贵州航空产业城安顺航空发动机制造产业园内的提质升级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处处洋溢着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建设周期3年,以军民融合为着力点、航空动力为产业核心驱动,打造以航空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承载着平坝区航空产业发展的新希望,也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这个项目共规划8个地块,采用分批次建设模式。其中一期涵盖B、C、D、F四个地块,截至目前,整体项目建设进度已达40%。当前B地块施工进展顺利,完成度已达90%以上,预计11月25日前可全面达成交付使用条件。”贵州新航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顾源说。 安顺高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实行专班化服务、清单化管理,对重点项目实行推进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了一批工业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同样备受期待的,还有贵州煊烽酿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产8万吨生物饮品生产基地项目。“目前项目用地手续正在加紧办理,预计11月下旬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年产8万吨生物饮品的产能,并可提供超过100个就业岗位。”该项目负责人国防说。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安顺高新区共引进项目6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为区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蓄积了充沛动能。 “大抓招商”——靶向引链强链 为工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抓好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托。 作为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的“主战场”,安顺高新区正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实践,持续优化招商策略,积极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将其转化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在“十四五”期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 “以前所有配套生产都靠自己,一到订单旺季,压力大得喘不过气。现在园区里的10多家配套生产企业,有效缓解了我们的生产压力。”黎阳国际相关负责人胡林荣的感慨,道出了产业集群的成效。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安顺高新区以黎阳国际为支点,成功吸引14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地,聚集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达24家,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产业发展的加速度,离不开招商服务模式的创新突破。安顺高新区创新推行“县级干部+ 科级干部+一般干部”三级网格服务体系,以“保姆式”精准服务破解企业发展堵点,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顺心发展”。 2024年10月,贵州花山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新增中药饮片生产线,由于地处水源保护区,项目推进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在园区工作人员协调沟通下,相关职能部门、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专家进行多轮座谈研讨,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使得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这条中药饮片生产线能顺利获批,全靠园区的网格化服务!投产后能生产300余个单品,产品体系和市场竞争力都将大幅提升。”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军利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安顺高新区吸引企业、壮大产业的核心底气。在招商工作中,园区始终围绕“3+N”产业布局,聚焦产业链完整性与协同性,靶向引进关联企业,持续培育产业集聚效应。 如今,不仅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特色轻工等主导产业也同步茁壮成长,各产业间相互支撑、协同发展,为园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据了解,2025年以来,安顺高新区梳理产业链图谱目标企业213家,实现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28.97亿元,落地建设项目10个,一幅产业繁荣、活力迸发的工业发展图景,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沈长志 编辑 梅世桂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
近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周期从16个月缩短到3个月、实用新型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