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帮助下,经过SMG等上海援疆力量的帮扶筹建,喀什人民广播电台11月18日正式开播,从筹建到试播,历时一年多。喀什地区曾是全国最后一个没有广播电台的地级城市,如今终于摘掉了这个“最后”的帽子。 上海援疆,破除最后一个广播“盲区” 喀什,地处祖国西部边陲,人口近450万,是全国最后一个没有广播电台的地级市。2020年6月,喀什地区正式启动广播电台建设项目。广播电台的筹建和开播是及时传递党和政府声音的有效渠道,是人民群众发出“民声”的重要平台,意义深远而重大。 2021年是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第十个年头,又恰逢建党百年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个重要时间结点上,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将建立喀什人民广播电台纳入2021年援疆重点工作之一。 SMG专家组讨论喀什地区广播电台施工图纸 项目启动后,上海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360万元,并多次与上海市委宣传部沟通协调,根据电台筹建需要,组建上海文化广播影视传媒集团(SMG)专家团队、制定筹建计划,帮助喀什广播电台建成了2个视频直播间、3个录播间,购置四台广播电台调频发射机、一套共用天馈线,为电台筹建的硬件设备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沪媒援手,为喀什组成专业广播业务团队 为了解决喀什广播电台从主播到技术人员的紧缺问题,喀什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援疆干部罗震光多次往返喀什和上海之间,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传媒集团(SMG)联系沟通,召开多次专题协调会,根据电台筹建需要组建专家团队、制定筹建计划。截至目前,上海SMG先后选派5批14人次的内容和技术专家来到喀什,帮助组建和培训电台人才工作。 召开内容、制作、安播等工作会 在上海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组成的管理团队从频率管理、制度建设、频率人员定岗定责定人、各种工作流程的制定及遵守、到内容设置、应急突发应对、设备运行等进行了精细化要求和培训;同时从播出版面、频率和节目定位、节目内容、节目流程、节目包装、设备操作、安全播出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培训和指导。 技术联调联试 SMG专家进行设备讲解,规范音量的使用 作为上海资深广播人,丁芳曾在2020年底作为专家组成员前往喀什进行专业指导。今年4月7日,她再次从上海出发,肩负起喀什地区广播电台执行台长的重任。 与晚高峰“95后”节目组商量内容设置 用丁芳的话来说,“来到喀什地区才知道,这里还真是一个广播的‘盲区’”。广播节目从业经历的专业人员、广播技术保障人员、广播设备、广播直播间,几乎 是“零基础”。 在这样的基础上,开疆拓土,绝非易事儿,但大家干劲十足。为了确保电台开播,喀什广播电视台抽调6名电视台新闻、专题栏目播音员和主持人,还招录了8名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主的年轻人,组成专业广播业务团队。 喀什地区广播电视台领导与广播一线员工沟通了解试播存在的具体问题 电台的筹建中,广播安播保障、技术保障是底线保障。在此之前,喀什台没有一个广播技术人员,为此,SMG又在最近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四次派出技术专家团队,前往喀什进行安播和技术的培训、指导、演练,让所有采编播人员掌握安播和技术技能,培养、带教了技术团队。 技术与内容的应急模拟演练 SMG广技部专家检查安播情况 文化润疆,讲好喀什故事 从筹建到试播,喀什人民广播电台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历经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摘掉全国最后一个没有广播电台的地级市帽子。 目前,喀什人民广播电台结合地域特点、以及百姓收听习惯和喜好,精心设计了节目版面,每天播出时长17小时,直播节目时长6小时,并且已经分别入驻喜马拉雅和阿基米德等新媒体平台。 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侯继军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深入贯彻‘文化润疆’工程,在受援地喀什搭建广播平台,既是‘润’的过程,也是‘润’的结果。我们将通过电台广播,引入上海最优秀的音乐、戏曲、图书、展览等文化内容,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讲好喀什故事。只有这样,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就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爱疆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 在一个“零基础”的地区,一个充满积极向上、蓬勃昂扬的声音,正开始响彻在边陲重镇的上空。 SMG广播专家组与喀什地区广播电台筹建员工合影 来源: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编审:钟启华 王天祥 陈刚 张楠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商泽阳 胡杨 张小斌 4月25日,原定于今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侴雪妍 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