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高祥 7月20日,由森海牧歌(浙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船集团通海型养殖工船专项办组织实施,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中船集团第七一四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设计,中船集团大连造船山船重工改装建造的全球首艘8万吨级通海型养殖工船“森海先锋”号正式交付。 图片来源:新华网 “森海先锋”号的成功交付,标志着中船集团不仅构建了“装备制造+渔业养殖+海洋服务”的海洋领域“三产融合”模式,更探索出“央企主导、多维协同”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模式。 “森海先锋” 号由森海牧歌(浙江)海洋科技公司投资打造,作为全球首艘远洋游弋式通海型无限航区养殖工船,凝聚了前沿养殖技术与前瞻性创新设计理念。它不仅能在国内沿海海域养殖,还可前往公海海域开展养殖作业,为深远海养殖开辟了全新路径。为降低建造成本,该船由一艘 7 万吨级远洋散货船改造而成,船长 225 米、型宽 32 米、型深 18 米,严格依照国际标准入级中国船级社,设计和改造均按 20 年使用寿命规划,能推动深远海养殖实现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船上配备 7 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达 8 万立方米,其最大特点是养殖舱舷侧和底部特意开孔与海水连通,实现自然换水,既具备养殖各类深海鱼类的强大能力,又大幅降低了日常运营成本。 远洋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的设计方案为世界首创,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目前已获国内外相关专利 20 多项。它巧妙融合船、网箱、半潜船的功能,如同全能的海上养殖 “多面手”——既能像船一样在广阔海洋中自由航行、灵活游弋转场,又能像大型网箱一样开展高效工厂化养殖作业,还能像半潜船一样实现平稳升降操作。 该船采用“船载舱养、陆海接力、游弋转场、立体养殖、智能工厂化”五大特色养殖模式。不仅可根据实际需求实现跨境及南北转场养殖,有效避开台风、赤潮、病虫害等传统养殖业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精准定位最适宜养殖品种生长的水域环境。还能通过养殖舱室内外水体自由交换,营造优质养殖环境,让养殖鱼类在更接近自然的条件下生长,显著提升产品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海产品。 另外,“森海先锋” 号的海上自持能力出色,可实现长达半年的补给储备,减少补给频率,降低运营成本,在远离陆地的海域也能持续稳定开展养殖作业。而且,它的抗风浪佳,减少应激:具备优异的抗风浪性能,能有效减轻晃荡效应,最大程度减少鱼类应激反应,为鱼类营造稳定舒适的生长环境,助力其健康生长。 图片来源:森海牧歌供图 “森海先锋” 号现阶段计划以大西洋鲑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开展高端冷水鱼养殖。该船全年安排 6 个月在我国沿海养殖,另外 6 个月在远东公海海域养殖,这种养殖模式将有力推动大西洋鲑鱼海水养殖国产化进程。预计交付使用后,年产大西洋鲑鱼等高端冷水鱼可达 2000 吨,产值超 1.2 亿元。届时,国产海水大西洋鲑鱼将广泛覆盖长三角地区、香港地区,以及日韩、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优质海产品。 在浙江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森海牧歌(浙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始终秉持 “科技赋能海洋,品质引领未来” 的使命。历经 5 年深入调研、精心开发、严谨论证及实船验证,充分证实游弋式通海型养殖方式能在深远海成功实现移动转场养殖。这一项目不仅是海水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绿色环保水产品的理想载体,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更是深远海养殖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它将为深远海养殖产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引领海洋牧场产业向更深远的海域拓展,助力实现 “海上粮仓、海洋命运共同体” 的宏伟目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
早上8点,雄安宣武医院中医科诊室内,医生刘爽的指腹搭在
东南网7月15日(本网记者 张立庆)近日,“丝路相通·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