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2日,“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参访活动深入重庆两江新区,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华文媒体代表,先后走访海扶科技产业园、思灵(重庆)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梧桐车联科技有限公司,近距离感受两江新区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创新成果,见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政府侨务办、重庆市政府新闻办、重庆市侨联、四川省侨务办、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四川省侨联、中新社重庆分社、中新社四川分社、重庆海外联谊会、四川海外联谊会等共同组织,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旨在讲好新时代川渝高质量发展新故事。 海扶科技产业园 ▲海外华文媒体走访海扶科技产业园。冯恋 摄 海扶科技产业园内,媒体代表们驻足于“治疗——让病人受伤害更小”的标语前,深切感受到“重庆智造”的温度与力量。“海扶刀”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不开刀、不流血、保器官,已服务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2万患者。在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中,海扶科技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多地的医院开展合作,成为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走出去”的生动缩影。 “巴西也需要‘海扶刀’。”了解到委内瑞拉、乌拉圭、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已引进“海扶刀”,而巴西尚未引入,巴中通讯社副社长严佳萌生了将其引进巴西的想法。当天,她便联系巴西相关机构介绍了情况,并表示回国后将推动技术对接,搭建合作桥梁。 思灵(重庆)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海外华文媒体走访思灵(重庆)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冯恋 摄 走进思灵(重庆)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家立刻被灵巧舞动的机械臂吸引。在公司技术总监黄勇的介绍下,大家观察和体验机器人如何完成复杂指令,了解其在医疗健康、汽车制造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不时提问并记录。 现场演示中,打开电子艾灸机器人面板选择项目,它便能自动识别经络穴位,精准控制力道和温度进行理疗。《老挝资讯网》副总经理杨芳亲身体验后直呼“舒服”。德国《欧洲新侨网》副总编辑郭纪鹏对思灵机器人的智能“大脑”、高速“神经”、精密“视觉”和灵巧“手臂”等优势如数家珍。他特别提到,思灵慕尼黑总部就位于其“家门口”。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海外华文媒体走访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汽车信息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冯恋 摄 媒体团来到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汽车信息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该基地(一期)于2024年6月投用,投资近3.53 亿元,建成20多个全球先进实验室,覆盖汽车通信、座舱等五大技术方向测试能力,填补了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领域测试技术的空白。 在国内最大的整车天线OTA(空中下载技术)实验室,媒体代表仰望布满吸波材料的穹顶,讲解员阐释着如何优化车辆“收发”信号的能力,确保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任何角落通信畅通。移步光环境实验室,仿生机器人模拟着驾驶员的细微动作,而精准可控的“人造太阳”则从午夜到正午随意切换,为视觉系统提供严苛测试场。 重庆梧桐车联科技有限公司 ▲海外华文媒体走访重庆梧桐车联科技有限公司。冯恋 摄 行程最后一站来到重庆梧桐车联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刁楷向媒体团介绍了企业的创立背景、核心研发实力以及面向未来的市场战略蓝图。 “我要画个太阳!”斯里兰卡《锡兰华音》董事杨诗源对着车机屏幕描述。几秒后,一幅太阳画作自动生成,杨诗源连忙拿出手机记录下这张“人机共创”的作品。梧桐车联展现出的技术创新活力与清晰战略布局,让海外华文媒体对重庆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的转型升级之路充满信心与期待。 四家企业共同勾勒出 两江新区在智能制造 与前沿科技领域的硬核图景。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表示, 两江新区企业的创新实践令人震撼, 深刻感受到成渝双城经济圈 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将积极向世界传递 中国西部崛起的强劲脉动。 |
前滩太古里标志性大台阶变身“观众席”,露天电影重温迪士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高祥 7月20日,由森海牧歌(浙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