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均价骤降7500元!二手车遭遇“断崖式贬值”,车商库存规模缩减20%

新资讯 2025-7-18 14:13 华夏时报 1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凯 北京报道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在新车市场以11.4%的同比增速领跑全球的背景下,二手车市场却呈现出量升价降的复杂态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达957.01万辆,同比增长1.99%,但成交均价从2024年同期的61180元骤降至53673元,跌幅达12.3%。这种看似矛盾的市场表现,实则折射出行业在政策刺激与市场无序竞争之间的艰难平衡。


在这场变革中,新能源二手车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天天拍车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二手车车源占比突破13.47%,较去年同期增长35.2%,交易量增速高达29.7%。与此同时,异地成交率攀升至76.2%,跨区域流通正在成为破解卖车难的关键密码。然而,在表面繁荣之下,行业正面临着保值率分化、盈利模式单一、技术标准缺失等多重挑战。


补贴盛宴下的生存挤压


2025年上半年,国内二手车市场在多重因素交织下经历深度调整。新车市场频繁的价格波动如涟漪般扩散至二手车领域,形成收车价不敢高、卖价上不去的挤压态势。在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场深耕十年的车商老王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其库存规模已缩减20%,折射出行业整体的生存压力。


这场价格博弈的核心动因在于供需关系的结构性转变。国家层面以旧换新政策的加码扩围,叠加上海等城市推出的市级/区级汽车消费补贴,推动大量置换车辆涌入二手车市场。交易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二手车成交均价下滑至53673元,其中燃油车均价50918元,同比跌幅达13.5%,部分德系豪华车残值缩水甚至超过20%;新能源车均价71548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3%


面对价格下行压力,跨区域流通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抓手。天天拍车平台数据显示,异地成交占比达76.2%,较2024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意味着每4辆成交二手车中有3辆实现跨省流动。这种流通效率的提升直接创造价值,异地成交的燃油车均价较本地高出18.6%,新能源车溢价更达23.4%


此外,区域市场供需差异成为溢价基础。东北地区对德系豪华车的旺盛需求,与珠三角偏好日系省油车型形成互补。枣庄二手车商李强通过竞拍上海车源实现盈利:一线城市车况好,外地买家愿意溢价5%—8%竞拍。花乡车商老张则以具体车型佐证,特斯拉Model Y(车龄3.5年)成交价稳定在20万元区间;五菱宏光MINI EV(车龄2.8年)以3.1万元成为入门级首选;2022款比亚迪汉在北京收车价15万元,卖到内蒙古可达17万元,外地买家就是认新能源车的低使用成本


这场由政策驱动的供需变革,正通过跨区域流通重塑二手车市场生态。从个体车商的库存调整到平台数据的溢价现象,无不印证着,在价格博弈中,精准捕捉区域市场差异已成为核心盈利逻辑。


汽车分析师徐嘉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的市场情况意味着二手车行业的核心盈利逻辑正在发生深刻转变,过去依赖本地收售价差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跨区域价差管理能力正在取代传统收售技巧,成为二手车商的核心竞争力。政策驱动的置换潮,叠加消费者对性价比和特定车型的偏好,共同推动市场通过跨域流通实现再平衡。未来,能否精准捕捉并高效利用区域市场差异,将直接决定车商的生存空间与利润水平。


在阵痛中寻找新平衡点


尽管市场呈现出结构性机遇,但二手车行业仍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当其冲的是保值率体系的崩塌。传统燃油车品牌中,除奔驰、丰田等少数品牌外,多数品牌3年保值率已跌破50%,而新能源车因技术迭代快、电池衰减难以评估,保值率波动更为剧烈。


同时,技术标准缺失是另一大痛点。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新能源二手车检测评估体系,电池健康度、电机性能等核心指标缺乏量化标准,导致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老王对记者坦言:收新能源车就像开盲盒,电池衰减超过20%就很难出手。


此外,盈利模式单一也是行业普遍困境。数据显示,上半年二手车行业平均利润率已从去年的5.2%降至3.8%,部分中小车商甚至出现亏损。在价格战与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下,如何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成为行业必修课。


面对挑战,行业正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寻求突破。头部平台已构建智能定价体系,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90%车型全覆盖,定价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较传统人工评估效率提升40%。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打通车辆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实现从生产制造到过户交易的28项关键数据永久存证,有效降低交易风险。


诚信体系的建设同样至关重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正在联合第三方机构建立二手车信用档案,对车商的经营行为进行评级。在杭州,首批获得诚信示范单位的车商,其交易量同比增长了25%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025年全年二手车交易量有望突破2000万辆大关。随着新能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残值评估模型完成数字化重构、信用体系成为基础设施,二手车市场将迎来价值回归。


徐嘉平对记者表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那些拥抱变革、深耕服务的玩家,才能在下一轮周期中占据先机。这场始于政策引导的变革,最终将回归市场本质,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重构,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纪元。


站在2025年的中点回望,中国二手车行业正以破茧成蝶的姿态完成蜕变。当智能定价系统穿透价格迷雾,当区块链技术筑牢信任基石,当信用评级体系重塑市场规则,这个曾被视为柠檬市场的领域,正在经历从信息不对称到透明化、从粗放经营到精益运营、从单一交易到生态服务的质变跃迁。政策、技术、市场的三重合力,犹如精密齿轮协同转动,推动行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新能源二手车完成技术标准体系的成人礼,当残值评估模型实现动态精准化,当诚信经营成为市场准入门槛,这个万亿级市场必将迎来真正的价值觉醒。届时,二手车不再只是商品,而是承载着技术迭代、服务升级与信任重构的产业新物种。徐嘉平认为。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