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停放在立体停车场内,非常拥挤。 一段时间来,有市民发现在我市的部分公共停车场或停车位,出现了新能源车难以停放或停放时太挤的问题。记者实地走访我市商场、小区、立体停车楼,发现随着新能源车的车身尺寸日益“发福”,停车难问题愈发凸显。 地点:轮渡公交总站附近的立体停车场 四个轮子几乎贴着停车位边缘 市场上的大尺寸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以华为问界、理想、蔚来为例,中大型SUV的车身长度能达到5米至5.3米,宽度近2米。而标准车位宽度在2.2米-2.5米,机械式车位宽2.25米-2.3米,长度均为5米左右。 为了验证这些车辆是否能顺利停放进一些特殊车位,记者驾驶一辆车长5米、车宽2米、车高1.7米的蔚来SUV进行实测。 13日上午,记者首先来到位于轮渡附近的海光大厦停车楼,现场保安介绍,停车楼允许宽度2米左右的车辆进入,记者驾驶车长5米的车辆尝试进场时,发现车身和停车楼的坡道距离仅为10厘米左右,可能出现剐蹭,只好倒车退出。 随后记者驾车来到湖里华美空间的立体停车楼,保安告知记者,由于自动停车机械的最大承载车辆尺寸为长5.3米、宽1.95米、高1.55米,记者驾驶的车辆尺寸已经超出,无法停放。“有些新能源车尺寸合格,但车辆较重也不能停进停车楼。”保安说。 如今,不少停车场推出立体停车服务。记者在轮渡公交总站附近的立体停车场停放时,车辆的四个轮子几乎贴着停车位的边缘,甚至出现了车胎压边的情况。记者下车后用卷尺确认车位宽度约2.2米。“我开的SUV长度接近5.4米,停进这种立体停车位很吃力。”在现场,另一位车主张先生因为车辆尺寸原因,只能去其他停车场停车。 地点:禾祥西路附近一个老小区 停车后无法下车 只得启动自动泊车功能 部分老商场及老小区的停车位,由于建设时间早,且当时尺寸较大的车型不多,所以车位设置相对拥挤,这也给驾驶大型车辆的车主带来不便。在南中广场,记者驾车试图停进一个标准车位,但由于施划的车位紧靠一根承重柱,另一边还停放着一辆中大型SUV,记者只能慢慢倒车,以倾斜的角度将车停进车位。 在禾祥西路附近一个老小区,记者在停车过程中同样遇到此类问题,车位的两侧均停放着新能源汽车,当记者停进车位后发现自己无法下车,只能选择先将车辆在车位前回正后,使用自动泊车功能将车移进车位。 “早期车位施划时车位间并没有留够距离,导致现在如果相邻车位停着两辆大车,就会出现想下车却无法开门的情况。”小区居民张女士认为,如果在泊车过程中出现碰撞,容易产生矛盾纠纷。 支招 “大块头”停车有技巧 面对不同停车场的复杂环境,越来越“胖”新能源车如何实现安全、便捷停放?本报邀请20年驾龄的驾校教练吴先生为您提供专业停车技巧。 吴教练建议,市民购买新能源车后,应掌握自己新能源车的长、宽及转弯半径等关键尺寸数据。这样在看到停车位时,能迅速判断是否可以停入。 此外,由于当下新能源车都有不少辅助驾驶,车主可以开启车辆的360°全景影像,能清晰看到车辆周围的情况,包括车轮与路边、车位线的距离,帮助精准停车。若没有360°全景影像,要合理使用后视镜——倒车时不仅要看左后视镜,还要频繁观察右后视镜,确保车辆左右两侧与障碍物或其他车辆的距离都安全。 如果对自己停车没有把握,或者停车位周围情况复杂,可以请人帮忙指挥。吴教练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购买车辆时,应该按需购买,切勿贪图车辆大尺寸带来的满足感而忽略日后在驾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非”字形停车位:建议尽量将车辆与车位调整成垂直位置。以车辆B柱为参考,比如以第一号车位为参照物,让B柱对准它,基本可以倒进第三号车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一”字形停车位:先将车滑过欲停车格,与前方车格内的静置车辆平行对齐,接着右打方向盘,当两车角度在45°后,观察并回正方向盘慢慢后退。过程中注意控制车速,不要受后车催促影响而慌乱。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 |
转眼间2025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按照往年的推测,前四个月
【技术对抗新维度:新能源安全攻坚战】 中国汽车安全协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