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小米汽车深陷口碑危机,月度销量首次出现下滑

新资讯 2025-5-14 18:14 华夏时报 1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温冲 于建平 北京报道


近日,小米SU7 Ultra车型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下称碳纤维前舱盖)功能争议持续发酵。众多车主通过实测发现这一售价高达4.2万元的选装件实际导流与散热效果与宣传不符。


小米汽车在57日发布的声明中承认前舱盖功能表达不够清晰,并提供改配铝制机盖及2万积分补偿方案。不过,车主认为补偿力度不足,不认同、不接受解决方案,部分车主要求退钱或退车。


车主不满小米汽车赔偿方案,要求退钱、退车


一位博主通过实验,将鼓风机对着挖孔机盖吹风,结果发现放置在开孔处的纸巾毫无反应,由此揭开了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的面纱。随后,又有车主亲自拆解,发现所谓的双风道高效导流碳纤维开孔,既无法有效引导空气至刹车系统,也未能产生下压力。越来越多的SU7 Ultra准车主认为,其高价选装的碳纤维前舱盖存在虚假宣传或者官方表达有误。


面对车主们的质疑,57日,小米汽车通过《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发布声明,承认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给出解决方案:一、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二、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前舱盖(截至51023:59:59前)的锁单用户,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


然而,改配后,车辆要以改配成功时间为起点重新安排生产计划和计算预计交付时间,且不可退回改配前的配置及交付顺序。2万积分折算下来,仅相当于2000元左右。也就是说,小米汽车给予锁单以及提车用户的赔偿,仅为选装费(4.2万元)的4.76%。如此补偿力度,难以令车主们满意,因此该方案遭到部分车主拒绝。


之后,网上流传出一条小米SU7 Ultra准车主联合声明的视频。记者注意到,这段标注为我们要退车!小米汽车虚假宣传也好,官方表达失误也罢,你们企业的自身过失不该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买单!的视频,由多名自称是小米SU7 Ultra准车主联合拍摄并发布。在3分钟的视频里,几十名车主手举手机并晒出订单截图,明确表示不认同,不接受,要求退车


准车主李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400名车主的订单进度各不相同,有的剩余2—5周,有的还需要3—6周,不少订单已临近下线。准车主们迫切希望小米汽车能够在车辆下线前解决这一问题。另一位要求退车的车主陈征(化名)表示:大家好聚好散,我们不愿意买货不对板的商品。其他车主愿意继续支持小米和雷军,我们也表示尊重。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不仅小米车主要求退车的请求没有得到回应,部分车主提出的退还4.2万元碳纤维前舱盖钱的请求也没有得到回应。


我不要求退一赔三,只需要把这部分钱退回来我就很满意的提车了。李煜还表示,大家都希望小米先好好地出一份诚恳的道歉,然后根据准车主的诉求进行一个协商和赔偿。想提车的拿赔偿提车,想退订的退订。


但李煜同时无奈地表示:目前没有太大的进展,除了官方提供的解决方案之外,没有其他回应。小米方面的人有继续联系我们,最多回一个电话,说目前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在512日致电小米汽车官方,得到的回复是:目前我们这边是没有汇集到相关信息,我们会进一步帮您反馈,您可以持续关注我们官方信息。当继续追问反馈需要多久时,工作人员仍重复上述话术,始终未给出明确答复。


顺应需求推出的配置,何以演变为信任危机?


事实上,在小米SU7 Ultra发布之前,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曾在直播中建议:我真的不主张大家买(开孔版),我选的就没要。我觉得可能是大家情绪上头了。


无论是雷军,还是小米汽车,在最初的计划中均未规划碳纤维前舱盖。在57日小米汽车发布的声明中,也再次强调:在最早的量产计划中,SU7 Ultra 量产版已具备足够的综合性能去冲击国内专业赛道和纽北,没有计划做碳纤维前舱盖。


从工艺和成本角度讲,小米汽车官方曾介绍,碳纤维前舱盖采用行业领先的热压罐工艺制作,和很多超跑车型工艺相同。不仅需要6小时高标准工艺的人工铺贴,还需要6小时的热压罐保压成型。目前原厂碳纤维前舱盖,一套模具一天仅可生产一个合格产品,外观质量、工艺和原材料成本都远超第三方仿制改装件。


然而,一直坚持用户导向理念的小米汽车,在即使知道增加碳纤维前舱盖会增加成本和延长交付周期的情况下,还是决定顺应用户需求推出了这一设计。小米汽车的原话是:1029SU7 Ultra原型车纽北成绩发布后,原型车的实力和外造型获得巨大反响。经充分调研和评估工程可行性后,决定响应用户需求,复刻原型车同造型挖孔前舱盖设计,给用户更多造型选择。


今年226日,小米汽车在官方发布的答网友问中提到,碳纤维前舱盖完全复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车,采用相同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拥有2个贯穿风道,能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因此,大家看到在227日小米SU7 Ultra上市之时,该碳纤维前舱盖便作为可选配置推出,并明确全系可选原色碳纤维。


回忆227日当晚购车时的场景,李煜表示,自己选择碳纤维前舱盖,主要是看重其辨识度和后期改装难度。我购买一台落地60多万元的车,希望别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价值,而不是被误认为是改装车。还有就是风道是一个很帅的设计。但是后续发现,小米SU7 Ultra不仅可以无损改装,内部也没有通风的风道。据悉,小米汽车曾在答网友问中提到:小米汽车官方暂不提供售后改装碳纤维前舱盖的服务,请您在下定前一定考虑清楚。


雷军不主张选装,小米汽车原不计划推出,却在后续推出了碳纤维前舱盖,并在表达上存在不够清晰的情况,将原本的好事变为了坏事,或揭示了车企需要在满足用户期望、遵循工程技术规律、确保商业可行性以及真实宣传之间寻找平衡。但是,无论是从品牌发展角度来讲,还是从企业责任角度上看,小米汽车既然选择做了,就应该做好,而不是让车主买单。


3月底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到OTA排位模式锁马力引发争议、智驾改名辅助驾驶,再到如今深陷碳纤维前舱盖风波,小米汽车的交付已受到影响。据小米汽车官微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其交付量为2.8万辆,环比下降3.4%。这是小米汽车首次出现销量下滑。此外,《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车质量排行(纯电车型)》小米SU7排名倒数第一。


510日,雷军在个人微博发布动态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


未来,小米汽车如何化解这场信任危机,妥善处理与车主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关键考验,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即将在6—7月上市的小米YU7。同时,该事件也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车企要注重技术落地的可行性,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保证宣传内容与产品实际性能相符,避免类似的信任危机。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