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郑州造车 洛阳供芯 一场目标万亿的“双向奔赴”

新资讯 2025-9-25 16:20 大河网 1 0


郑州比亚迪总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上,郑州产轿跑用上洛阳产轴承。企业供图



洛阳LYC汽车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汽车轿跑智能化轮毂轴承生产线。本报记者 范坤鹏 摄



氢沄(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抢抓氢能汽车产业风口。企业供图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项目一期已全面投产,累计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倪睿 摄


本报记者 陈学桦 范坤鹏


新能源汽车产业狂飙的河南赛道上,一场关键的双城协同正持续发力。


2024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68.1万辆,同比增幅超117%;今年上半年,河南以33.31万辆的产量跻身全国前十——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郑州与洛阳凭借各自优势握指成拳、手拉手协同发展的战略成果。目前,郑洛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早已站上千亿级台阶,正向着万亿级产业高地阔步前进。


郑州整装、洛阳供,河南这两大核心城市如何从各自为战走向双向奔赴?产业链互补如何真正转化为创新合力?双城协同的模式,能否为河南奋力建设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提供核心动能?近日,记者走访郑州、洛阳两地相关企业和部门,探寻双城记背后的合作密码与发展挑战。


都市圈里天作之合


922日,在洛阳LYC汽车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汽车轿跑智能化轮毂轴承生产线上,机械臂化身灵巧工匠,手臂轻挥间,每15秒就有一套崭新轴承顺利下线。车间外的仓库门口同样热闹,叉车师傅精准操控,将匹配6个车型近万套的产品装上货车,满满一车产品即将被运往郑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这条从洛阳车间到郑州工厂的轴承快车道,为郑州都市圈的发展注入了润滑剂


2023年金秋,郑州都市圈成功拿下国字号招牌,成为全国第10个都市圈,这一突破为区域协同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在都市圈版图中,相距约120公里的郑州与洛阳,地缘相近、文化同源,产业结构更是天作之合”——郑州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现代物流领域手握王牌,汇聚了大批龙头企业与创新平台;洛阳则聚焦四新一装备,全力抢占风口产业高地。


随着《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将洛阳市偃师区划入,这座洛阳东大门成为产业协同的重要纽带,进一步拉近了郑洛的合作距离。


当郑州的汽车生产线每分钟下线一辆新车,洛阳的动力电池正同步为广汽、长安等车企注入能量芯”——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上演双城记,向万亿级产业集群全速冲刺。


在郑州,上汽、宇通、比亚迪等7家整车巨头齐聚,年产能突破260万辆,产业规模站上2000亿元台阶。从街头穿梭的宇通新能源客车,到比亚迪郑州基地量产的热门车型,这座整车之城正借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东风,在航空港区、经开区打造“4+N”零部件产业园,让郑州造汽车加速驶向全国。


而洛阳则凭借电池之都的硬核实力,成为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宁德时代在此布局基地,中航锂电更凭借强劲技术,将动力电池输送给广汽、长安、吉利等车企;洛轴的精密轴承、优箔金属的高端材料,40余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组成配套天团,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从心脏关节的全方位支持,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雏形已现。


郑州总成、洛阳配套,这是我省基于城市优势的天然分工。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张占仓一语道破双城协同密码。郑州聚焦整车制造筑巢引凤,洛阳深耕电池及材料强链补链,产业链功能互补愈发清晰。


张占仓说,但亮眼成绩背后,挑战仍不容忽视:不足60%的整车配套率,意味着家门口的商机尚未完全挖掘,行政壁垒、利益协调机制缺失可能阻碍要素流动,创新资源分散也亟待整合——破解这些难题,将成为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双链起舞迈向郑洛协同的关键一跃。


产业链中技术共享


发车!


去年11月,洛阳市涧西区氢沄(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内,随着一声响亮指令,50台氢燃料电池系统整装启程运往郑州。


这批洛阳造核心部件可不一般——它们将登上宇通量产的最大动力氢燃料重卡,更创下宇通重卡除郑州外的单次最大采购纪录,堪称河南氢能与汽车产业协同的高光时刻


宇通商用车豫西市场部经理李明的话道出关键:这不是简单的零件买卖,而是产业链的深度绑定。氢燃料电池的快加氢、长续航、零污染优势,正让洛阳与郑州的产业互补效应持续发酵。


如今,搭载氢沄燃料电池系统的宇通车辆已近200辆,从城市公交到工程建设现场,这些零碳座驾的身影,正是洛阳氢能技术落地的生动注脚。作为省、市重点项目,氢沄手握数十项燃料电池专利,从关键零部件到系统集成,为宇通氢能源汽车筑牢了技术底座


其实,郑洛新能源产业的情缘早已不止于氢沄与宇通。


在孟津区,华久氢能源早已与宇通在产能建设、技术共享上手拉手;涧西区的凯迈机电更凭小而精的缓速器产品破局——体积小、重量轻,价格还比进口货更亲民,成功打入宇通客车供应链。

这些洛阳配套的崛起,不仅让宇通整车生产成本更优,更让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了自主可控的底气。


洛阳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的分析切中要害:这种跨区域合作是双赢棋局。一方面,氢燃料电池系统、车辆缓速器等技术在实战中快速迭代,产品性能持续升级;另一方面,上下游企业拧成一股绳,让河南氢能产业链从零散布局走向集聚发展


过去五年,宇通在洛阳累计采购额达15亿元,未来五年更有望翻倍至30亿元——这组数据背后,是河南在全国氢能赛道上加速冲刺的最直观实证。


令人期待的是,合作还在向产学研深度延伸。宇通与河南科技大学联手攻关燃料电池动力控制技术,让学界智慧直接对接产业需求;与中国船舶集团725所旗下双瑞精铸钛业合作的省重大科技专项获批,聚焦双极板等卡脖子领域突破。


从企业间的零件配套,到跨领域的技术攻关,郑洛新能源产业正从协同生产迈向协同创新,为河南抢占全国氢能产业制高点注入强劲动力。


郑州虽然已初具完整的产业链图景,但对核心零部件等需求依然很大,洛阳的此项优势恰好有了用武之地洛阳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洛阳在机械加工、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成熟技术,能为郑州整车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汽车底盘部件等。这种产业链协作不仅降低了企业的采购和物流成本,还提升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让区域产业竞争力更上一层楼


发展路上创新出彩


如今,郑洛协同已成为郑州都市圈建设的核心战略。近日,郑州市发布的《郑州都市圈深度协同发展攻坚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重点推动郑汴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引导新能源乘用车在郑州集中布局,同时强化洛阳零部件配套能力,打造全国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郑洛协同仍存在瓶颈: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难以实现高效协同;本地化配套率需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加强;细分领域陷入同质化竞争,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形成合力等。


深耕比亚迪供应链的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与郑州车企配套率不高;面对国内市场的内卷压力,洛阳嘉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出海寻路,汽车充电设备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业务占企业整体营收的六成以上……当前郑洛两地的产业链协同仍存在供需错位通路不畅的挑战,部分洛阳企业的优势产能尚未充分对接到郑州的整车需求上。


业内专家宋向清认为,郑洛协同战略旨在推动郑州从单核驱动转向郑洛双核联动,郑州可发挥金融、物流、科技创新优势,洛阳依托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基础,形成研发在郑、制造在洛、应用在圈的互补链条。


在优势互补的发展之道上,郑洛两地产业链还正在持续深度绑定中——郑州整车厂将洛阳优质零部件纳入采购清单,洛阳电池企业按需定制产品。开展人才互育互派,让两地员工互学技能,高校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省级协同政策,统一税收优惠、土地供应、补贴标准,为产业协同扫清障碍。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王一乔建议,郑洛可进一步搭建政企校协同创新平台,由政府牵头串联车企、高校与科研机构,设立郑洛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专项基金,集中攻克电池续航、智能驾驶等卡脖子技术,建立知识产权与收益共享机制,点燃创新热情。此外,两地可通过构建洛阳研发与材料郑州总成与市场的核心分工模式,建立跨区域供应链协同平台和利益共享机制,并依托郑洛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打造一小时产业圈,叠加供应链平台与利益共享机制,才能真正释放“1+1>2”的协同效应,补齐河南产业短板,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助力其在全球产业链中实现跃升。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上演群雄逐鹿,多个万亿级产业高地已强势崛起。长三角地区剑指世界级,合肥都市圈则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穿珠成链,集聚上下游项目打造发展闭环。这些先行区域凭借共建合作园区、打通信息共享通道等组合拳,持续刷新产业竞争力天花板。


然而,热闹背后有隐忧。


相较之下,郑洛两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性上亟须发力,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也难与长三角等强手抗衡,正面临被产业版图边缘化的风险。


如何破局?


张占仓建议:对郑洛而言,眼下最紧迫的就是搭建高效多式联运体系,降低物流体系运营成本、资源配置成本等,提高物流效率,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产业错位发展和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在这场产业竞速赛中跟上节奏。


一条链,两座城。


如今,随着郑洛协同不断深化,两地将实现从各自精彩双双出彩的转变,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