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汽车业AI“狂飙”,“轮式智能生命体”即将到来

新资讯 2025-9-26 14:51 华夏时报 1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凯 于建平 北京报道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汽车不再仅仅只是响应用户的指令,而可以主动与用户交谈,为用户分忧解难,甚至在用户手握方向盘时,已经规划好最合适的路线、调节好最适宜的车内温度。这并非遥不可及的科幻场景,而是一幅正由人工智能精心绘制的现实图景。


近日,在汽车之家举办的全球AI科技大会上,智慧出行的变革成了绝对主角。大会现场,仿生机器人与嘉宾自如互动,AI主持人妙语连珠,将未来感拉满。但真正引发行业热议的,则藏在行业领袖与技术先锋们充满激情的描绘中,他们共同预告:汽车,这个陪伴人类百年的伙伴,即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觉醒


窥见轮式智能生命体的诞生


全球AI科技大会的举办,恰逢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实施的关键时期。文件明确提出了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为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重点领域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汽车之家的全球AI科技大会大会,被业内视为观察行业如何响应国家战略、探寻落地路径的重要窗口。


海尔集团董事、汽车之家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斥表示: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着技术路线快速演进与产业格局深刻重塑的双重变革,机遇空前,挑战亦不容小觑。


在这场以“Hi·Future”为主题的科技盛宴中,记者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焦点已经彻底转变。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认为,汽车行业应跳出硬件参数与价格战的内卷漩涡,而去关注一个更宏大的命题:如何让汽车从一台冰冷的机器,进化成为一个能思考、会学习、懂合作的轮式智能生命体


王侠认为,未来的汽车将不再是信息孤岛,而是智慧城市交通网络中的一个活跃节点,它能与道路、云端、其他车辆实时对话,共同编织一张安全、高效、绿色的出行网络。王侠举例表示:你的车可以提前接收到前方路口红绿灯的配时信息,自动平滑车速,实现绿波通行,不仅省时省电,还能极大缓解交通拥堵。


而业界领袖也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与实践经验。对于汽车智能驾驶的等级划分,文远知行CEO韩旭抛出一个有趣的观点:“L3是简化的L4,而不是复杂的L2他认为,L2像一个需要时刻手把手教的新手,而L3则像一个已经能独立完成项目、只需在关键决策时向你请示的得力助手,它的心智成熟度更接近完全自主的L4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TO、商汤绝影CEO王晓刚则重点阐述了世界模型对自动驾驶发展的革命性意义。他指出,世界模型可以推动自动驾驶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数据瓶颈,二是验证技术边界,三是通过强化学习达到超越人类驾驶的体验。


Momenta全球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饶庆从技术实现路径角度,分享了通往自动驾驶的可规模化路径,他介绍,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基于强化学习技术能够实现超越人类老司机的安全水平。


这些智能驾驶领域的顶尖思想领袖,共同勾勒了AI技术驱动下的产业未来图景。


影响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的五大核心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汽车之家研究院发布了《智能化新范式引发竞争重构——2025中国智能电动车发展趋势洞察》报告(下称报告),从用户角度出发聚焦中国电动车智能化发展核心趋势。


该报告基于汽车之家海量的平台数据、专业的车型库信息以及深入的专项用户调研,系统梳理并提出了影响中国电动车市场未来发展的五大核心趋势:一是智驾平权全面启动,辅助驾驶功能加速向主流价位段普及;二是AI大模型集体上车,推动人车交互关系发生质变;三是智能座舱体验朝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升级;四是以超充技术、智能空气悬架为代表的新兴配置成为塑造产品差异化优势的关键;五是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进程开始加速,对未来出行生态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报告指出,这些趋势的叠加效应,正驱动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从传统的性能、配置比拼,转向以智能化体验为核心的生态体系竞争。


从报告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智能化已取代传统认知,成为用户选购新能源车而非燃油车的首要因素。这一认知在过去三年发生显著转变,认为智能化是新能源车核心优势的用户比例从30%大幅提升至73%,在中高端消费群体中这一趋势尤为突出。由此可见,智能化已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


汽车行业观察员赵永琪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汽车产业的竞赛规则已经彻底改变。如果过去十年是电动化的上半场,比拼的是三电系统等硬件的快速普及,那么现在,我们已经毫无争议地进入了以AI为主导的智能化下半场。这意味着,行业的价值锚点正在从马力转向算力,从配置表转向体验流


方向盘后的智能开始重塑世界


最深刻的行业变革,往往始于角色身份的模糊与重塑。


上述报告中一项极具前瞻性的展望聚焦于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不妨设想,五年后,用户通过手机App叫车,一辆成本低廉、24小时待命的无人驾驶车辆随即抵达,价格可能仅为现有网约车的一半。这是否会促使部分用户放弃购买私家车?


尽管调查显示,多数人出于私密性与情感联结的考量仍将保有车辆,但这种随需所用的出行模式,注定对传统汽车销售逻辑带来深远冲击。它迫使车企深入反思:我们未来的角色,究竟是停留在汽车制造商,还是应转型为智慧出行服务的提供者?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主流车企都将构建自身的自动驾驶出行网络,与私家车业务形成双线并举的新格局。


赵永琪对记者表示,对消费者而言,这一变革意味着他们与汽车的关系正步入一个双向选择的新阶段。未来的4S店试驾,将不再是一次轻松的兜风体验,而可能转变为用户主导的、近乎严苛的能力测试。消费者会带着日常通勤路线,专门检验车辆智能辅助驾驶在真实拥堵路况下的表现;他们会寻找最棘手的停车位,以验证自动泊车系统的可靠性。这倒逼行业必须拿出真正过硬、经得起现实考验的技术。


当然,在这场奔向未来的竞赛中,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点。报告显示,尽管功能炫目,但高达85%的被测车型在辅助驾驶过程中出现过需人类紧急接管的危险场景。这无疑是对所有参与者的郑重提醒,建立坚不可摧的安全信任,是任何先进功能得以存在的根本前提。未来的竞争,终将是安全、可靠与用户体验之间的一场平衡艺术。


王侠也对汽车行业的AI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要跳出参数和价格内卷,转而追求核心技术突破;第二,要从单车智能产业智能拓展,让AI向全产业链要红利;要加强开放合作,构建与AI技术相适应的共赢生态;第四,要守住安全与伦理底线,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而汽车之家也首次系统阐释其AI业务布局。CTO项碧波表示,汽车消费因金额大、环节多、周期长,C端消费体验与B端经营效率仍存在结构性痛点。AI技术为系统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汽车之家也凭借数据资产优势与自研大模型,持续扩充C端与B端服务场景,实现用户体验与生态服务的双端协同升级。


赵永琪对记者分析表示,当汽车开始真正拥有大脑灵魂,我们的城市脉络、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形态,都将随之经历一场重构。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产品属性,更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必须全力抢占的技术制高点。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