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34505:2025《道路车辆 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 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正式发布。其发布与实施体现了自动驾驶测试验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达成的重要共识,有效满足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评估和测试验证等迫切需求。北京亦庄是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自2020年起便依托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在自动驾驶测试领域开展先行先试。目前,示范区已为36家企业、1165台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测试服务,自动驾驶里程超4000万公里。 先行先试 在测试场景领域探索实践 作为评估自动驾驶系统功能与性能的基础,测试场景的多样性、覆盖性、典型性直接影响到安全验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新的国际标准主要规定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的评价流程与试验方法,明确测试场景暴露率、复杂度、危险度等评价指标的判定要求,并定义了测试用例生成的一般性方法及其必要特征。 在此之前,示范区已经在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场景领域进行系统性探索实践。基于“2+5+N”政策管理体系,示范区逐步建立全面覆盖“事前准入-事中监管-事后分析”的全流程监管体系,为政策“小步快跑、迭代完善”提供安全保障。 比如,企业车辆在示范区上路测试前,需要完成审核与虚拟仿真、封闭场地测试和开放道路测试三方面的技术能力评估,进而示范区通过意向确定、材料审核、现场审查、专家评审、资质发放等5大环节13大关键指标进行规范审核和专业指引,为自动驾驶车辆从实验室驶入城市道路“铺平道路”。 目前,示范区已在北京亦庄落地Robotaxi、无人接驳、自动驾驶巴士、无人零售、无人配送、干线物流、自动驾驶环卫、无人巡逻等八大场景;开放大兴机场、北京南站、亦庄站等场站自动驾驶接驳测试场景;打造京津塘高速马驹桥至天津港自动驾驶货运走廊等高速公路干线物流场景。 经验推广 参与制度、标准制定 固化示范区的建设经验,《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的出台则为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应用提供更加清晰、透明、可预期的制度规范。 自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发布实施以来,示范区从测试验证、安全保障、场景适配等角度,系统构建了覆盖乘用车、客运巴士、无人配送车、重卡及编队等多元场景的测试标准,为自动驾驶创新应用活动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测试指引,推动自动驾驶产业从试验验证向规模落地稳步演进。 标准的价值在于为行业提供共同语言和统一标尺。目前,示范区正在牵头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技术规范 第1部分:乘用车》《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技术规范 第2部分:无人配送车》两项北京市地方标准。 与此同时,基于车路云运营数据积累,示范区已相继推出DAIR-V2X系列数据集、自动驾驶异常事件集和自动驾驶危险工况及事故场景库等自动驾驶数据产品。围绕“以数据为驱动,为行业赋能为导向”理念,示范区开发出基于真实场景的自动驾驶仿真平台,为车企、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发测试提供开放服务。 此次国际标准的出台,不仅提振发展信心,也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下一步,示范区将在新标准框架下,进一步开发出标准化的测试场景与测试用例,完善并挖掘示范区数据要素能力与数据要素价值,为中国在自动驾驶研究领域提供规范化测试产品。同时,示范区将持续推动“亦庄经验”走向世界,未来将在参与共建测试工具和评价体系中贡献更多“北京力量”。 编辑:徐祎 |
中新网重庆7月30日电 (梁钦卿 青子新)2025世界智能汽车大
7月30日,济南起步区举行“加速冲刺五年成形”系列主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