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豆花、灰豆腐、烧白、三香、擀酥、晶丝苕粉……彭水的美食,你喜欢哪一道?12月12日上午,感知重庆·渝味传五洲彭水专场活动举行,来自俄罗斯、卢旺达的留学生们来到彭水,打卡彭水特色美食,享受彭水风味。 留学生打卡苗乡非遗美食 12日上午,在美食专家带领下,穿着苗族服饰的留学生们来到了彭水九黎城,他们要一起打卡彭水美食。 “这味道超好!”品尝着“擀酥”的美味,外国留学生们一个劲表示:“好吃!” 据悉,“擀酥”是一道传承200余年的苗乡非遗美食。200多年前的清嘉庆年间(1812年),郁山开凿盐井14眼,制盐业进入空前繁盛阶段。当时,一家叫“严复春斋”的商号,看到盐业繁荣发展带来了新的商机,通过经精心研制,又香又甜又酥又脆的烤饼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这就是擀酥。 美食专家介绍,“擀酥”是采用手工擀面杖擀制面皮,加入馅料后通过模具压制成型,再经过烤炉烘烤而成的饼,以香、甜、脆、酥特色命名。“擀酥饼采用的原料全部为纯天然食材,原料就多达十余种。它的生产过程工艺复杂,制成的擀酥饼呈金黄色,新鲜出锅的擀酥饼入口化渣。” 了解了擀酥后,留学生们品尝了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灰豆腐。 听说这道菜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上草木灰时,留学生们都表示很惊讶:“草木灰也可以用来做菜!” 美食专家称,灰豆腐的独特,就在于它的制作技巧。选新鲜的豆腐切块,放进干净的草木灰中,静置3小时吸干豆腐中的水,另准备一口大锅,放入干净的草木灰,点火将大锅烧热,放入吸干水分的豆腐块,用木铲不断翻炒,40分钟后,豆腐块变泡、变黄就成为灰豆腐。 “嗯,吃起来比较清淡,水分好足,清香爽口!”吃了灰豆腐后,留学生们表示,这道菜的做法真是好特别。 吃着彭水名菜,留学生说“巴适!” “吃鸡不见鸡,豆花不见豆,这是鸡豆花的奇妙之处。”吃了彭水的名菜“鸡豆花”,留学生们称,这道菜吃起来特别的细腻、巴适!据悉,“鸡豆花”是彭水的一道名菜,做法十分讲究,需要农家散养的老母鸡,还有土鸡蛋。 而彭水的“烧白”则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通常在极具本土特色的荞面豆花馆中,就能吃到。“虽然,看着有一些肥肉,吃起来一点不腻!”留学生们纷纷称:“口感可好了,很糯。” “这粉条晶莹剔透,看着好漂亮!”当尝试了“晶丝苕粉”时,留学生们边吃边说,这粉条好有劲道,吃出了面条的感觉。 据悉,晶丝苕粉是彭水郁山镇的传统美食手工技艺,它以优质的红薯为原料,质地洁白,晶莹透亮。 当学徒,现场动手学做美食 在品尝“三香”后,留学生们开始跟着厨师学起了它的做法,边做还边了解了它的由来。 据了解,历史上,彭水郁山因盐而兴、因丹而名,诞生了“挑夫”和“纤夫”的职业。挑夫和纤夫劳作繁重,营养需求大,但煮饭时间少,特殊的劳动方式,需要一种既营养又快捷的饮食。于是便有了“三香”。 “三香”将新鲜猪肉,土鸡蛋、红薯淀粉调成糊状,用豆腐皮包裹后上锅蒸熟。色泽金黄、味美可口的三香是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时,彭水人宴席上必备佳肴,也是身在异乡的彭水游子,最怀念的家乡味道。 据悉,这些美食将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彭水美食,纳入重庆推荐菜候选名单,经活动组委会推荐到中国驻外使领馆,中资机构和驻渝领馆,作为宴请国外重要嘉宾的重庆名菜,同时在中国驻外机构线上线下推广。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杨虹 责编:林祺 审核:吴忠兰 |
打造消费新场景,点亮消费新活力。4月18日,“新重庆新引
刀郎“山歌响起的地方”巡回演唱会南昌站将于4月12日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