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美团发布的2024春节“吃喝玩乐”消费洞察显示,春节假期,全国夜间消费规模占比约53%,较去年同期增长48个百分点,休闲街区门票增长1倍以上。春节期间,两江新区持续推进夜间消费模式升级,推动夜经济与文化旅游、地方美食等深度融合,探索形成有特色、有新意的夜经济模式,激发新型消费蓬勃活力。 逛夜市、看民俗表演、尝重庆美食......新春佳节,夜游、夜展、夜食、夜购、夜演等夜间文旅消费业态成为市民游客的消费主流。 民心佳园夜市,市民游客正在品尝地方美食。彭丽桦 摄 感受城市“烟火气”,寻找藏在街头巷尾的美食,是市民游客夜间游玩的一大乐趣。 入夜后,两江新区民心佳园夜市一派热闹景象。烧烤摊主杨帅正忙着烤牛肉,他说:“我们支持节假日出摊经营,一般下午五点出摊,晚上八九点人流量最大,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5000元左右。”旁边的露天座位,不时传来顾客们的欢声笑语。 “夜市解决了我和老伴的生计问题。”60岁的严嬢嬢在民心佳园夜市经营着一家摊位,主要卖糯米团。两江新区采取有效措施,让有条件的街区在夜间指定区域内开展“摊位经济”,在规定时段、划定区域摆摊,既便利了百姓生活,也增加了群众收入。此外,两江新区各部门单位、夜市管理方还在规范、引导、促进上下功夫,让夜市更为健康、有序地发展。 近年来,潮流夜市、后备箱集市等新型夜市不断涌现,受到年轻人的欢迎。相比传统夜市,新型夜市“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 位于两江新区的熊婆婆花园,汇聚了花卉、美食、娱乐等多种消费业态,成为年轻人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春节期间,熊婆婆花园开放“花园大赶集”,金鱼草花海、国风红灯笼、非遗小吃街亮相集市,打糍粑、猜灯谜、踩高跷、财神巡游等民俗活动轮番免费上演,并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演绎三角耙、吹糖人、画糖画,让市民游客免费体验、品尝儿时童年味道。 夜间集市是此处的常态化活动,一般每周都有一场为期3天的集市活动。“集市形式的活动很受欢迎,既能丰富市民游客的消费体验,又能帮助部分人群解决就业问题。”花园大赶集主理人杭程表示,为确保集市能够持续吸引人流,每期会制定不同主题,邀请符合的摊主入驻,并对他们售卖的产品质量和价格进行严格把关。 入选“2023不夜重庆生活节最受欢迎市集TOP10”的琳龙集市则合理利用商业外的闲置场地,围绕综合商业+景区+休闲步行街”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具有引导客流、拓展消费空间、提升消费信心的“城市消费新载体”。 据统计,春节期间,琳龙集市共有83家摊位正常营业,日均客流量最高达到1万人次。“我们会优先邀请有才艺的摊主入驻集市,同时不间断邀请乐队驻场演出,为市民游客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琳龙集市招商运营负责人周仁清介绍,目前集市拥有4000+摊主资源,平均年龄段在30至40岁,业态涵盖美食、宠物、快消、手工DIY、文创等类别。 欢乐谷非遗大秀,市民游客打卡拍照。欢乐谷供图 文旅景点、商圈逐渐成为发展夜间经济的主要载体。此前,重庆光环购物公园、华侨城欢乐谷旅游度假区分别入选重庆市第二批、第三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影视城建筑很有特色,晚上还有大型演出,带着亲戚朋友来玩一玩。”家住九龙坡的萧潇和家人下午来到两江国际影视城,看完民俗表演,准备晚上继续逛庙会、看演出。 据悉,节假日,欢乐谷、际华园、园博园、两江国际影视城、龙兴古镇等文旅景点延长了营业时间,推出火龙钢花、南派舞狮、非遗大秀等夜间游项目及演出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两江国际影视城夜间户外实景演出。影视城供图 金科中心悦FUN打造了“骑个龙咚强”国潮艺术IP全国首展,龙湖重庆礼嘉天街的水景、走廊、湖边布设了“幸运鹅儿”系列展陈,爱琴海购物中心开展新春市集和爱萌芽新春慈善集市活动......新春佳节,两江新区各大商圈启动“夜间消费”相关活动,不断更新消费场景,推出美陈展、文化演出等特色活动,串联多种消费业态,形成夜间消费新形态。 龙湖礼嘉天街里,“幸运鹅儿”系列展陈。商圈供图 从夜市到夜间经济商圈,再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的方向升级。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抓住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合理规划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消费集聚区,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和特色消费资源,开发独具风格的夜间消费点位,以优质供给和良好环境提高夜间消费的活跃度、便利性和安全性,持续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 |
打造消费新场景,点亮消费新活力。4月18日,“新重庆新引
刀郎“山歌响起的地方”巡回演唱会南昌站将于4月12日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