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饮料首次分级!让消费者对“等”选择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宣布,为引导公众健康饮食,由该中心研制,我国首次推出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开始试行。据央视报道,该分级标识通过ABCD四个等级,综合反映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4种成分含量,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为消费者点单提供实质性引导,避开高糖饮品。目前,已有4家奶茶饮料品牌企业参与试点工作。 近年来,我国饮料行业市场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149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与此同时,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尤其是糖含量,已经逐渐成为评价饮品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成为各家茶饮品牌竞争的关键点。大多数商家都推出了“0糖”“0卡”“0脂肪”等概念饮品,以对接消费者的低糖需求。 可因为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各个商家几乎都按照自己的标准添加糖分,这家的半糖跟另外一家的半糖,相差不少。更过分的是,很多商家为了口感,暗地里过度添加糖分。据报道,上海市疾控中心曾对全市13个品牌销量前三名的现制奶茶,共计122款产品进行营养分析,结果发现,93.3%标称“不额外加糖”的奶茶,实际总糖大于0.5g,47.4%标称“三分糖”的奶茶,实测总糖大于5g。长期大量引用此类饮品,很容易导致成人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影响未成年人的身体发育。 上海试行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就是为了让消费者喝得明白放心,让消费者按级选择。据报道,糖和脂肪相关指标是此次饮料分级的重要评判依据。考虑的4项成分都是人体需要适量或限量摄入的,因此在评定等级的判定上,取最低等级作为最终的总体级别。即一款饮料的“营养选择”分级要看它的短板,以最低等级评价项作为最终等级标识。通过4个字母的标识能让消费者快速识别出饮品的营养成分和健康等级,选择购买更健康的产品。 对于茶饮品牌来说,切中消费者“健康”茶饮消费的核心诉求,清晰化、标准化、形象化地展示饮品营养信息,将科学控糖真正融入消费者生活场景,有助于与消费者建立起长期信任。据上海某茶饮企业介绍,门店上标之后,AB等级产品销量占比明显提升,选择B等级的销量相较于上标前提升了大约23%。据报道,此次饮料分级试点为期一年,试点期间将充分收集建议,完善分级标准、设置规范和监管机制等,总结经验为上海市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广决策提供依据。 让消费者拒绝不健康饮料,可以从一份营养标识做起。(实习记者 孟雅檀) 来源:北京晚报 |
打造消费新场景,点亮消费新活力。4月18日,“新重庆新引
刀郎“山歌响起的地方”巡回演唱会南昌站将于4月12日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