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近年来,临期商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因为临近保质期限,一些原本价格较高的食品会被卖家以“白菜价”“骨折价”售卖,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购买临期商品也成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省钱的秘诀。来看记者在北京一家临期商店的探访。
记者 董之一:这家临期商品的集合店里有很多时下爆款的商品,就像我手里拿的这瓶饮料,它的售价一般都在十几元钱,而在这只需要5.5元就能买到。 通过比对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者发现,货架上的食品距过期至少都还有2至3个月,有的甚至达半年以上。这些店内销售的产品基本为市场普遍售价的2折至6折。 在这里记者看到很多人的购物车里的商品都装得满满的,从日化用品到食品,很多消费者告诉记者在这里花一百块钱能买一大堆东西。 消费者:我会经常来这,因为这里我喜欢的零食很便宜。 某临期商品集合店店员:我们所有店内员工都会买自己家的产品,每个周末还会往家里面买东西寄回去。 虽然是工作日的下午,记者看到店员一直在忙着,店内客流量也不见少。 今年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消费者年龄为26岁至35岁的占47.8%。很多年轻一族把来临期商品店“扫货”当成了平时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 刘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