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午,在宁德(贵州)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贵安一期)工人生活区,工人张贤祥在职工餐厅吃完午饭后回到宿舍休息。“入伏后气温高,我们中午回宿舍吹下空调,避避太阳,下午再工作。”张贤祥说。 工人在安全培训室接受安全培训。 今年36岁的张贤祥来自湖南,走南闯北当建筑工人,到过深圳、绵阳等城市做工,现在是宁德(贵州)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贵安一期)生产基地A片区的一名外架工人。 工地上不仅WiFi全覆盖,宿舍每个房间都有空调、桌椅板凳、衣架等,还配有USB充电插孔。“淋浴24小时有热水,这样的工地条件,是我见过最好的,有一种‘家’的感觉。”张贤祥说。 作为全省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宁德(贵州)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建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目前部分单体建筑陆续封顶。 项目总承包方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四川公司工会主席高嘉新介绍,项目建设进入高峰期,一期总建设面积73.86万平方米,相当于100个足球场那么大,单体建筑就有31个。这么大的施工场地,平均每天有两三千工人进场施工,高峰时有四五千人。 工作人员为工人测量血压。 为保障项目能顺利推进,贵安新区结合“一圈两场三改”工作,从医疗、交通、购物等方面着手,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工友15分钟生活圈”,为建设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今年初,在贵阳市总工会、贵安新区工会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建八局一公司在项目处设立了劳动者驿站、职工超市、职工餐厅等设施,逐步勾勒出一个“工友15分钟生活圈”,让广大建设者享受到法律咨询、看病就医、便捷购物等高品质生活服务。 贵安新区工会办事处工作人员刘泽高说:“这一个‘圈’,既是工友强身健体‘活动站’、增长知识的‘加油站’,也是维护权益的‘指导站’。” 记者在职工食堂外看到,一张“15分钟生活圈”的示意图就贴在公共过道的墙上,图上“圈”出了六大板块——停车场、安全宣讲平台、生活服务综合区、职工宿舍、职工餐厅、职工办公室。其中,生活服务综合区包括劳动者驿站、职工超市、农民工夜校、职工综合服务大厅、医务室、警务室、充电棚、共享电源、自动售卖机等;职工宿舍有洗衣房、茶水棚、浴室等。 工人在医务室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记者走访发现,职工宿舍、职工餐厅和生活服务综合区连成一片。午饭时间,工人们三三两两乘坐摆渡车来到食堂吃饭,随后又走进超市选购冷饮解暑。 “工地很大,如果靠步行,走一圈要花上50分钟。”高嘉新说,为方便工友上下班,公司专门在项目建设区投放了4辆摆渡车,设置了9个站点,不间断运行。 此外,工地还开设了医务室,安排一名专业医生和一辆救护车24小时值班。“从工地到就近的贵安医院大概有11公里,即便开车也要10多分钟。工地有了医务室,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伤风感冒,拿个药打个针都很方便。”高嘉新说,最近气温高,各单体建筑入口还设立了“茶水棚”,设置有休息座位,备有免费的水、绿豆汤及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用品。 “按照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的工作部署,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工友15分钟生活圈’的覆盖面。同时,我们还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动送清凉等活动走进项目生产基地,继续提升工友们的幸福感。”刘泽高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俊鹏/文 石照昌/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