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伴随着邯郸冀南新区的不断发展 新区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也有了更多发现美食与财富的双眼 今天让我们走进 邯郸冀南新区高臾镇西玉曹村 了解村民王子华的故事 西玉曹村是一个沙地比较多的村庄,红薯是主要作物之一,有冬季做红薯粉的悠久传统,红薯做成粉条非常筋道,深受当地及周边群众好评。 高臾镇西玉曹村村民王子华和许多村民一样一直以种地为生,辛苦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他决定开始“转型”,利用西玉曹村沙土地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红薯深加工产业,开一家粉条加工厂。 有了想法他马上付诸行动,从外地购置了磨红薯的机器,修建了洗红薯池,建成了全套的半自动化流水线。从种红薯、洗红薯到磨红薯,再到过罗、出粉芡,全程一条龙式。 创业过程遇坎坷 由于技术不够成熟,王子华的加工厂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没有经验,做出来的粉条不够筋道、容易断,这下把王子华难坏了。 为了找到问题根源,他到粉条加工厂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多次登门拜访,虚心求教,之后老师傅多次到王子华的粉条加工厂实地指导,慢慢他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粉条的品质越来越高。 技术成熟后,王子华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做起粉条加工产业后,他才知道做粉很辛苦,全是力气活。而且做粉还得看老天爷“脸色”,仅冬至前后1个月左右加工期。时间紧,用工量大,人力成本高。 王子华去往河南商丘等地,看到当地红薯粉条生产线,省工省力,清洗、打淀粉等工序用机器代替。制粉、调浆等关键工艺还是靠粉匠掌握,既保留手工制粉的精髓,又能提升效率。就这样,他又购置了几台机器,完善了生产流程,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利润。 走上乡村致富路 红薯加工走向正轨后,粉条每斤收益比原来多了1-1.5元,提高了经济收益。王子华的粉条加工厂每天能生产粉条2000斤,每斤销售7-8元,每亩红薯经过深加工算下来最少收入近万元。并注册商标,统一包装,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宣传销售,给农民带来真金白银。 除此之外,邯郸冀南新区还有兴善“皴”苹果、北城村秋月梨、“薯大霞”红薯等注册商标的农产品,金银花、何首乌等中药材种植和樱桃、桑葚、草莓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 邯郸冀南新区一直鼓励农民 因地制宜选种特色农作物 同时加大无公害种植 田间管理等专业技术指导 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实现农民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邯郸冀南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