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流动商贩问题,是维护城市环境整洁有序的关键。烟台黄渤海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古现执法大队聚焦聚力民生细节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探索纾解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的监管难题,在“疏”与“堵”之间努力找准平衡点,让人间烟火与城市文明并行。 位于古现街道越秀和澎湖湾小区之间的杭州大街,是两个小区市民出行的必经之路,由于周边没有大型市场,又临近富士康工业园和第三小学西校区,容纳人口达4万多人,人流量大,购买力强,每天中午和晚上时分,就有大量流动商贩聚集于此,虽然繁荣了市场,丰富了民众的购物途径,但也伴随着经营秩序混乱、堵塞交通、垃圾遍地等问题。对此,烟台黄渤海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古现执法大队在充分调研和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城区实际和民情民意,按照“不影响市容环境、不影响道路交通、不影响市民生活”的原则,在杭州大街西侧空地设立越秀便民摊点群,最大程度满足市民需求,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规范管理从“无序”到“有序” 烟台黄渤海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古现执法大队在对现有流动商贩的数量、经营范围等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后,按照控制规模业态、限时定点经营的要求,对摊点群内的摊位划定经营范围。通过沿街巡查,逐户向流动商贩普及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进而有序引导经营者进驻便民摊点群,同时选聘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经营和管理,明确摊主在维持场地环境秩序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营造出良好的城市管理公众参与氛围。 在便民摊点群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方面,古现执法大队不断提高文明服务质量,以“卖的安心,买的舒心”为目标,着力打造安全、文明、舒适、整洁的便民摊点群经营环境。在摊点群的经营边界设置了展架式公益广告宣传牌,既好看又好用。摊点群内还配备6处垃圾分类投放箱来规范垃圾收集,设置了管理规定公示牌来规范经营时间,从传统意义上脏、乱、差的摊点变为规范有序的市场,干净美观的经营场所一开放便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选购,点燃了城市浓浓的“烟火气”。 温情管理让城市更有温度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靠的就是人性化管理水平和精细化服务的意识。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烟台黄渤海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古现执法大队把民意与民生作为大前提,坚持以“规范执法+柔性服务”为抓手,按照网格化管理制度组建执法服务队,分组分时段进行巡逻,负责开展便民摊点周边的秩序维护、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工作。对擅自乱搭乱建、超范围超时间超区域经营、噪音扰民和油烟扰民等问题,做到先服务后管理再执法。 在近期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活动中,黄渤海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古现执法大队积极响应助农惠农帮扶政策,为农户解决应季瓜果蔬菜销售问题。在摊点群内设置了惠农便民摊位,主动公布服务电话,建立驻点服务制度,明确专人全程负责引导解决农户自产自销方面的问题,打通了应季农产品销售环节“最后一公里”,也让城市管理工作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在以往城市管理中,执法人员经常对流动商贩劝离、处罚,而如今“变堵为疏”,改建便民摊点群,不仅凸显了执法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还有效解决了城市流动商贩管理难题,守牢了城市文明秩序,使流动商贩有了维持生计的“新家”,得到了许多经营者的认可。截至目前,越秀便民摊点群累计入驻各类经营商贩60余家,惠农便民摊位每天接纳临时摆摊农户20余家。 接下来,烟台黄渤海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古现执法大队将继续完善辖区便民摊点群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新模式应用领域,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烟火气”长盛不衰。 来源:烟台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