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低温,让这群“从山里走出去又回到山里”的“新农人”有新的打算和计划。 返乡创业的魏红运与李芳夫妻俩一人正平整着家门口的路面,一人正熏制着客人早已定好的腊肉,忙得不亦乐乎;刚从广东考察联系好市场的胡华,看着自家基地里满目的绿色,有了他新一年目标与畅想;从小在掌克村长大的张兴国,对满山的古茶树有着特别的感情,通过拍摄短视频,让掌克村的古茶树被更多人所知……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瑞雪兆丰年,希望明年能有好生意。”李芳看着身旁的爱人魏红运与正在玩雪的儿子,微笑着对记者说。 冬季与秋季的溪畔·月湖湾 2023年,在外打工多年的夫妻俩回到了魏红运的老家——贵安新区湖潮乡广兴村。年纪不大却已在外闯荡多年的两人,望着眼前这片空地,心里慢慢有了初步规划与设计雏形。“打造村里的标志性建筑,是我们看到它的第一个想法,溪畔·月湖湾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抬头能仰望山,低头能抚摸水,置身青山绿水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回忆的乡村旅游体验,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精心打造中熠熠生辉。 “以前我们开过火锅店,我就想着能不能把火锅和现在流行的围炉煮茶结合起来。”想法一触即发,带着经验,揣着热情,夫妻俩把火锅开到了“小溪田野”的炕桌旁。 夫妻俩告诉记者,希望在这里能够聚上一波人,分享当地美食,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去年重阳节,我们还为全村老人提供了长桌宴,这也是村里第一次有这样规模的重阳节活动。”李芳告诉记者,开春后溪畔·月湖湾就将正式开业了,不断完善设施设备、抓关键抠细节是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在做的。 夜晚的溪畔·月湖湾 依托文旅打通农旅,通过局部打造以点带面。“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本地文化打造特色旅游体验,点面结合推进整体规划,形成效益,积极探索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广兴村党支部书记徐立祥望着这片孕育着梦想的热土,和记者说到未来…… 2020年,在外打工多年的胡华踏上了回乡的归途。“我和堂姐一起流转了村里230亩的土地种植蔬菜,今年是种植蔬菜的第四年了。” 尽管之前并没有种植蔬菜的经历,但瞄准了贵安新区高峰镇老胖村以种植业为主的特色,紧盯市场与时令所需,夏季种植茄子、西红柿、辣椒等10余个品种,冬季则种植红油菜、白菜苔,在大棚中种植大白菜、生菜、油麦菜等应季蔬菜,让土地不撂荒,让耕耘有收获。 胡华的蔬菜基地 2022年冬天,初次种植红油菜与白菜苔的胡华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试种了20亩的红油菜,1亩能收4000多斤的菜,接近8000元的收入。” 2023年,9月以来,胡华又多了一个身份,作为老胖村发展“订单农业”的技术员与销售员,每天周而复始地来往田间地头,折返在送菜路上。“想把他们带动起来,让冬闲的时候也能有收入,把我们老胖村变得更好的初衷正在逐步地实现。”10月,他扩大了红油菜与白菜苔的种植规模,在土壤中覆了膜,让保温保湿发挥作用。目前,不少红油菜已经采摘了10多茬。 胡华向记者介绍蔬菜基地种植的红油菜 2024年1月,胡华前往广州市江南市场与江门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实地了解了蔬菜的销售情况。“这3天收获颇多,我们要想往外走,只能把劣势变优势,把控好季节,种一些其他地方很少种得出来的蔬菜。” 胡华说,他想通过栽种的红油菜苔打开外省市场,让更多的贵州蔬菜被端上食客的餐桌。 “年轻人脑子就是活。”2016年,在外打拼创业的张兴国得知党武街道掌克村的古茶树可能会遭到破坏,“古茶树是我们村一代又一代人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保护好、发展好它。” 于是,张兴国选择辞掉工作回村发展。在他的召集下,村支两委组建了专业的茶叶合作社,面向村民收购茶青,经过统一的加工制作后进行销售。 在他的带领下,掌克村的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大家伙纷纷为张兴国点赞。这些年来,村民的收入涨起来了,日子红火起来了,管护古茶树的热情也高了,但张兴国不想止步于此,“互联网还有更多潜能。” 望着手中的手机,张兴国又有新打算。“在我们支部两位年轻党员的启发下,我开始加入拍摄短视频的行列,从介绍我们的古茶树拍起,分享我们村的亮点特色。”张兴国说,好多游客通过视频寻迹来到了掌克村看古茶树,“2023年的销售额比2022年好了很多,掌克村古树茶的知名度也好了很多。” 下一步,张兴国打算让村民们参与到直播带货的浪潮中来,全面抓好校地合作,紧盯掌克村青年们的关切,进一步助力掌克村茶产业的发展。“我们村一定能实现望得见青山、看得见古树、记得住乡愁、稳得住收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丁亚 编辑 李娟 二审 刘娟 三审 田旻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