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欸乃惊霞散,双桨扶摇带月挥;笑指吾庐烟树外,青山断处露柴扉。”江南镇,这个极具诗意的地方,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经典文墨。如今,在迈步新时代的征程中,江南镇不仅承袭了昔日的乡愁记忆,更是将这种诗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让世代生活于此的村民们,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江南镇依山傍水、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加上勤劳朴实的江南百姓,孕育出了牛骨头大米、天府粮仓、油菜花海、塔罗科血橙、白玉藠头等诸多农业“名片”。近年来,江南镇立足本地特色,深挖资源优势,坚定不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让江南百姓在乡村振兴的奋进道路上有了更多可感可及的变化。 2月1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了2023年度乡村振兴先进,三江新区收获颇丰。其中,江南镇上榜2023年度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双城街道高庙村、罗龙街道砚台村上榜乡村振兴示范村。日前,笔者走进江南镇,探寻乡村振兴“锦囊”里的江南“妙计”。 产业赋能 让村民端稳“致富碗” 新年刚过,江南镇一万多亩塔罗科血橙迎来丰收季,果园里弥漫着让人愉悦的橘香,又大又圆的塔罗科血橙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提起江南镇的塔罗科血橙,就不得不提登高村。 登高村的柑橘种植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入八十年代,随着规模、产量的不断提高,一斤柑橘能卖1.5元,一棵果树能卖出300元左右。许多老人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十分感慨,当时种上40多棵果树就能修一栋房子,从那时开始,柑橘就成为了村里的“致富果”。 2000年以后,登高村通过多次考察,引进了塔罗科血橙,村里的柑橘产业也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通过高换嫁接和新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在世纪之交开始规模化发展,面积进一步扩大为4000亩,随后面积逐年增加,如今已发展至8000亩。 登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凯表示,如今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塔罗科血橙,亩产均在6000斤以上,亩均纯收入万元以上,其中有400余户村民则专业从事柑橘生产,近200户村民通过柑橘收入在城里买房买车。 漫步登高村,蜿蜒的道路两旁,洁白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成片的柑橘林,村民们摘果子、装果子、寄果子……忙得不亦乐乎。登高村种出的塔罗科血橙不仅个大,质量和口感优势也十分明显,大果能达到一个350克,3个果子就是两斤以上,加上光滑皮薄、汁多味浓、细嫩化渣的质量和口感,让村里柑橘的价格“居高不下”,销路“一路畅通”。 陈凯告诉笔者,登高村柑橘除了悠久的种植传统、得天独厚的环境,更重要还是种植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村里每一户种植户首先要经过系统的技术培训,不定期的开展农业专家授课、农业专家到村指导、外出考察等技术交流培训活动,加上镇上的乡村振兴学院培训等,张俊德、张昌发……一大批村民通过柑橘一年实现了几十万元的收入,奔上了致富道路,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柑橘“土专家”。 此外,村集体公司还成立了专业的平台公司,帮助村民网络销售柑橘,十余户村民自发做起了网络直播,登高柑橘已销往了北上广深等全国各大城市。 离开登高村,沿途笔者又看见一幅幅美丽的初春田园牧歌图:从江边平地到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一望无垠的金色油菜花海惹人陶醉,这既是发展养殖业最好的青储饲料,也是市民们江边观景,畅游油菜花海的最佳去处;在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二期项目,数千亩高标准农田整理正在高效推进,去年,高产示范片水稻平均产量创川南新建高标农田亩产纪录,今年将推进中稻+再生稻“吨良田”示范片;在“生态大湾区林竹”示范带,红豆杉长势喜人…… 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昔日边缘偏远思维和农业乡镇思想已成为过去,如今,江南镇自上而下已树立起打造全区和美乡村建设重点示范区和农业核心承载地的发展定位和底气自信。 党建铸魂 和美乡村唱响“幸福歌” 立春以来,气温略有回升,江南镇新塔村每天游客如织,观万里长江水云阔,览映南古塔凌云志……江南镇新塔村因映南塔和塔罗科血橙而闻名,依托良好的农文旅资源,村里从2019年开始建设长江半岛柑橘文化产业园,其间,修建道路可是个大麻烦,由于修路要占用一部分农户土地,没有相应的政策和资金补助,许多农户保持观望态度。 关键时刻,许多党员代表站了出来,韩进财、郭向富、韩进龙……一大批党员纷纷表示:“村里要多少土地我们就给多少土地,不够继续挖就是!”其中有的党员家里占了2亩以上土地,损失果树200余株,但没有找村上要任何东西和赔偿,正是在党员代表的大力支持下,产业园如期建成。 如今,新塔村塔罗科血橙种植面积超3000余亩,园区以映南塔文化旅游+柑橘种植、采摘体验为主题,导入柑橘药用价值、美容体验、观江抒情等新兴理念,配套完善星级以上农家乐、旅游公厕、智慧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长江南岸乡村文化融合发展示范村。 这正是新塔村长期开展党员“十带头”取得的成果。此外,村里还长期开展党员设岗定位,民主监督岗、治安巡逻岗、文化宣传岗、环境卫生岗……每一个党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就算在外工作的党员,也身兼文化宣传岗职责,将家乡的好政策、新变化及时传达给老乡,让漂泊在外的村民也能心系家乡、支持家乡。 近年来,新塔村全面实施党建铸基、铸魂、铸情工程,在党员示范带动下,全体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最美新塔,新塔村也先后被授予“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四好村”“宜宾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省、市、区荣誉称号。 而在全镇实施的“党建铸魂”行动中,“天府粮仓”核心区实行“三上”(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土地上、身份亮在岗位上)工作模式,让发展重心在哪里,党建工作重心就在哪里,组建宜宾万亩天府粮仓项目区域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不断建强村(社区)干部队伍,推动乡村振兴学院品牌化,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强化基层治理,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以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