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全国人大代表盛弘的职务变了。由原先的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转任古北荣华第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虽然治理半径缩小,但盛弘对社区的投入与热情却丝毫未减。“我要将自己调研收集的社情民意记录下来、反映上去,推动更好的民生服务落地。” 她所在的虹桥街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设立的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仅荣华居民区,就住有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管理幅度大,也意味着公共服务精准投放、社区融合相对更难。 盛弘眼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更为具象的载体:小到公共区域的一盏路灯,大到立法征询,这个国际社区正蹚出一条大型居住社区精细化治理新路。“以民意为基础,让民生出题目,用民主做文章,使民心有归依。让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民的美好生活中更多的鲜活故事不断发生。”盛弘说。 立法建议也是治理实践 黄金城道旁有一块不大的绿地,地处2个居民区交界,又毗邻闵行区,老人孩子都爱去遛遛。 去年《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草案)》立法意见征询,社区居民递交立法建议外,也提出家门口的绿地能不能一起“转型”。 正巧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也有更新绿地计划。居民区党组织通过市民议事厅邀请周边小区业委会、党员、居民代表一起商议,一条条建议图文并茂汇总到设计师手里:老旧的座椅重新设计,还加装了景观凉亭、增建了健身步道。 绿色社区的探索实践,也促成了盛弘提交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份建议:将绿色低碳嵌入社区。比如拓展绿电应用场景。她调研了几个小区实行的数据,当社区路灯照明换成LED灯,耗电量低,损耗率低,新路灯功率为75瓦,照明亮度却相当于原本150瓦的钠灯,节能50%。此外,一些新路灯还带有调光控制器,过了午夜零时,LED灯光源功率将降至所使用功率的70%。按照每天照明11小时计算,一年下来,每盏路灯至少比旧路灯节约300度电。 “条例中提到营造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良好社会氛围,就是社区治理中一盏灯、一块绿地具象的实践,也是最好的阐述。” “欢迎来找我聊天” 在古北市民中心基层立法联系点,盛弘的照片、姓名、职业、代表约见二维码,都印在“代表墙”上。“常常有外国朋友说:‘原来中国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在社区里工作。’我告诉他们,欢迎来找我聊天,我每天都和居民们交流,听取大家的真实意见和想法。” 如何让大家更好融合互动,也成为盛弘的“课题”。“洋啄木鸟”诺扬·罗拿、外籍市民议事员王煊熔都逐渐成为虹桥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故事的组成部分。在这里,“硬法”意见征询和“软法”民主协商互相促进,“一个融洽的大家园可以引导居民既爱小家也爱国家”。 社区内即将新增两处人才公寓,盛弘希望1400户年轻住户能够融入社区。通过黄金城道“银杏艺术生活季”贴合年轻人对艺术、健康、社交的需求,将艺术文创融入当下日常生活,丰富了片区内住户的休闲生活。“让居民在家门口体验放慢身心、回归自我、多元联动的乐趣,也让海内外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暖。” 作者:王宛艺 文:本报记者 王宛艺图:张伊辰编辑:施薇 来源: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