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高桥镇在多个居村的家门口文化服务站宣传展示国家级非遗“上海绒绣”,将扎根于高桥老百姓的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用“人民的非遗”点亮社区生活。 家住新城一居的孙丽萍出身于“绒绣世家”。绒绣传习班启动后,她当起了新城一居的传习班负责人。“有了这个平台,大家经常在一起,有重新拾起手艺的老‘绒绣人’,也有感兴趣来学习的新人,挺开心的。”她说。 在潼港一村的传习“旗舰”点,不仅展出有“上海绒绣”艺术品和图片墙,叙述着上海绒绣百年历史传承的故事,同时还陈列了创新设计师与绒绣传承人共同开发的绒绣文创品、传习班学员作品等,都是近年来上海绒绣创新与探索的见证。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供居民互动的体验项目,以及社区党员发起的“我为党旗添彩”绒绣制作接力项目……来自高桥城管中队的汪璐,在传习班老师的指导下,首次体验了绒绣的制作。“虽然以前做过十字绣,但感觉完全不同,毕竟是国家级非遗。”她说。 当天,“何冬梅大师工作室”家门口工作站落地潼港一村传习“旗舰”点。“上海绒绣”市级传承人何冬梅带着她的大师工作室团队进行现场授课,给感兴趣的居民送上了更加专业的介绍。 而在新城一居,身穿旗袍的社区模特队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走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丁蕴华介绍,新城一居开展绒绣传习已有6个年头。“我们不仅用绒绣作品装扮家门口服务站,还借助绒绣打造特色楼道,让非遗文化更加靠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她说。 |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熊茜雯) 4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
近日,福建泉州中山路百年骑楼迎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时尚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