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上海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镇,获得世界性的关注。而上海能获得这样的地位,还得回到上世纪90年代去寻找“答案”。近日,“面对现场——中国90年代艺术批评文献展(上海)”在浦东碧云美术馆开幕,带领观众重温历史、启迪当下、展望未来。
参加“当下现场”展览的有陈小丹、陈心懋、洪基杰、胡建平、金锋、李山、李向阳、梁恒、梁绍基、刘大鸿、刘建华、刘广云、倪卫华、浦捷、沈娜、孙良、王纯杰、夏葆元、薛松、杨剑平、余友涵、张健君、张隆、张新、周长江等25位艺术家。 参加“当时现场”展览有王天德、施勇、徐虹、丁乙、余友涵、黄渊青、王南溟、应天奇、叶双贵等人,及提供录像带和光盘资料的近400位批评家、艺术家。此外,本次展览还举办了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专题论坛。 本次展览由中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王林、王南溟联合策展。王林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出现了两个重要变化:其一是精英化的现代主义,转变为关注普通人、普通事物、日常生活的当代艺术;其二是当代艺术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作为重镇。“当时,我们看到上海老百姓排着队、买门票去看当代艺术展览时,就觉得在上海做这项工作是有意义的。” 比起上世纪90年代,今天的上海已有更多年轻人爱看展,并成为一种时尚新潮的文化生活方式。“当然,仅仅从‘网红展’的角度去拍照打卡是不够的,观众还可从艺术史的角度,对作品的产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王南溟坦言,这也是“面对现场——中国90年代艺术批评文献展(上海)”的策展初衷,“展览的目的,就是与观众进行学术对话。”而“当时现场”与“当下现场”的对照展示,既保证了内容的原汁原味,也增加了展览的鲜活度,并让观众直观了解中国当代艺术是怎么一步一步走来的。 将自身定位成“社区型美术馆”的浦东碧云美术馆,此次为什么要主办这样一个学术性的展览?馆长林薇表示,自2019年开馆以来,该馆用了4年时间,用持之以恒的当代艺术普及推广,与所在地社群建立起信任关系,“本次展览就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让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用学术的面貌面对观众,有助于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8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文字:曹之光 摄影:曹之光 叶刘琦 编辑:吴婷 来源: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
以旧书为桥,通古今之境,当泛黄的纸页承载着岁月的智慧,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4月23日,正值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