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军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职专的书法教师,有着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作为2023年滨海新区第七批援甘干部人才中的一员,刘宝军担任合作市高级中学书法艺术课教师,他把新区优良的书法教学经验带到1800多公里外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也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播撒到祖国西北高原。 “书法是线条艺术的美,我们不仅要把字写得好、写得漂亮,更重要的是要在写字中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书法艺术,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书家……”在甘南州合作市高级中学6216书法教室内,刘宝军正在给学生讲解书法知识。 “这是无比光荣的一件事” 冬日的甘南州,寒风凛冽,但在教室里忙碌的刘宝军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我们每周四都如此,一整个下午,屁股都坐麻了,每次都叫大家起来收拾收拾东西,把笔筒刷干净,写会儿作业或者溜达溜达休息一会儿。”刘宝军带着学生,从下午2点半一直练到晚上10点,他一边盯着学生练习“划线”,嘴里还不忘叮嘱着:“书家在写字的时候,一个字最起码要一至两分钟,大家别着急,沉下心慢慢来。”此时,已到了晚上9点半,书法教室内的刘宝军和学生们仍在伏案练字。 刘宝军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职专的书法教师,有着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作为2023年滨海新区第七批援甘干部人才中的一员,刘宝军担任合作市高级中学书法艺术课教师,他把新区优良的书法教学经验带到1800多公里外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也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播撒到祖国西北高原。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一草一木皆是景。”这是刘宝军对甘南的第一印象。 “这是我第一次到甘肃。”刘宝军坦言,他很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开展对口援教以来,这是咱新区第一次援派书法教师到甘南,让西北的学生走‘书法类艺考’这条路。我是头一个,这是无比光荣且重要的一件事。” 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书法之美 初到甘南时,刘宝军发现合作市的书法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让少数民族的学生感受书法之美、文化之韵,成了刘宝军的“心头大事”。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原始的一本字典,里面有174个偏旁部首。《千字文》则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文化,‘川流不息’‘孤陋寡闻’‘恬笔伦纸’都出自《千字文》,里面包含历史、文化、养生……”首堂书法课上,刘宝军以传统文化为方向,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谈到书法的历史演变及发展,又从历代代表书家谈到书体的演变等书法知识,让学生们眼前一亮,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爱好。 “‘—’要横得平,要一气呵成、连贯有力,就像我们中华民族宁折不弯的气节和风骨。”为了让书法课堂不枯燥乏味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刘宝军将重点落在了基于学生兴趣的笔墨线条上,以篆书为突破口引领学生练习书写篆书中的“—”“|”,收到了良好的启蒙效果。 随着书法课堂进程的不断深入,学生们畅游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更沉醉于“—”“|”的练习中。合作市高级中学的少数民族学生第一次走进翰墨飘香的书法世界,浸润于墨道古韵的氛围内。 “书法的拿笔姿势从最早的毛笔三指执笔法到后来有了书案,就是桌子,文人墨客开始使用五字执笔法……”课堂上,刘宝军从最基础的书法如何执笔教导学生懂得书法的规范和专精,用刘宝军的话说,培养学生,就是培养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不断认识的过程。 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刘宝军教育学生,指法的状态就是中庸的状态,一种中和的状态,“食指勾着笔、大拇指向下压,练的就是一种平衡的力量。写字状态即是人生状态。” 书法传承是一种精神和文脉 合作市高级中学首届开设书法艺考课,即便学生没有一点儿书法基础,在专门设立的书法教室内,刘宝军仍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教学生学习书法,慢慢引领学生走近书法、爱上书法。学生也从最初的两名增加到现在的六名。 学校没有字帖,刘宝军就从网上购买了《智永真草千字文》《邓石如千字文》《李阳冰篆书三坟记》《峄山刻石》等,带着学生先从墨迹本临摹,再到练习碑帖。“练习篆书得从邓石如的千字文开始,他是清代的篆书大家,他的笔体既有先秦的石鼓文风采又有青铜器的铭文之韵。”刘宝军告诉记者,甘肃省书法统考分临摹经典和书法创作两项考试内容,以篆书、隶书为主,兼顾楷书、行书和草书。 课堂上,刘宝军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教育学生,练习书法不仅要保持平衡的心态,更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然而,愚公真的“愚”吗?带着疑问学生们开始练习书法。每个停顿、每处提按都是书家的心境,刘宝军由衷感慨,当你临摹到那个位置,那一刻就如同设身处地、身临其境般体会到当时书家的意境。这正是学生们所寻找的答案,愚公的“愚”正是“大智若愚”般的存在,他的精神才是学习书法的精髓。 “毛笔书法的核心不在技巧而在精神,书法所传承的是一种脉络,就像‘匠人精神’一般。匠人,传承的不只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精神。技术可以勤加练习达到熟能生巧,书法也是如此。”每堂课他都向学生们传递着这种“精神”,“通过文化底蕴进行传承的正是精神和文脉,所以才有‘人书亦老’的说法。” 练习书法三十余年的刘宝军深知,书法练得越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就越强烈。 “毛笔上有无数根绒毛,中间的主毛起到主导作用,周边的辅毛向主毛聚拢,这正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团结,万众一心!这也正是我们从渤海之滨千里奔赴雪域羚城的意义。”刘宝军借助中华传统文化书法的魅力,表达滨羚两地亲如一家、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美好祝愿。 来源:滨城时报 |
以旧书为桥,通古今之境,当泛黄的纸页承载着岁月的智慧,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4月23日,正值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