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花》中,我认为最符合上海女人形象的角色,就是汪小姐。她独立、坚强,永远不服输、争口气的性格,就是我心目中上海女人的特质……”“阅读,应当是女性一生的功课,热爱阅读的上海女性,才能养成‘适意’的气质……” 近日,一场以“上海·女人·读书”为主题的作家分享会,在联洋广场一楼中庭举行。本次活动由联洋广场与骆新书房公益阅读交流中心合作举办,邀请著名作家孔明珠、马尚龙分享,并特邀上海书店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柏伟为嘉宾主持,为这座商业综合体注入浓浓的书卷气息,拉开联洋广场本年度“海派文化”系列活动的帷幕。 谈到上海的人文气质,上海女性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繁花》中,女性角色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两位作家就聚焦这一极具话题性的群体,结合自身生活体验以及研究观点,探讨上海女人的生活作派及精神特质,并进一步深入触及背后的海派文化。 “上海是我的出生地与‘底色’,我的作品也打下了上海的烙印。”分享会中,孔明珠带来了自己的新作《读写光阴》与读者们见面。孔明珠出生于书香门第,身为茅盾的内侄女,她透露了与茅盾以及施蛰存、木心、丰一吟等诸位师长的生活点滴,揭秘上世纪文人巨匠们在上海大陆新村、绍兴路文艺出版社等地活跃的故事,还原了人文气息浓郁的海派文化。 《读写光阴》全书分三辑,第一辑“纸相遇”,是作者读书创作的心得体验;第二辑“梦相见”,追忆旧时光,具有史料价值;第三辑“情相系”,则是有关旅游见闻、日常生活的小短文。“先辈们的人生和作品,都融入到我的成长经历与读书清单之中。我也继承了他们的习惯,就是爱读书、爱写作。”孔明珠说,作为一名身份是“外婆”的上海女人,她对外孙女的要求也是读书,平时送的礼物还是书籍、绘本,“我认为阅读是女人一生的功课。” “上海之所以是上海,是有着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文化标签。比如上海制造、上海分寸、上海秩序……上海女人是重要而且鲜亮的标签。”马尚龙以上海开埠以来的发展与变迁为切入点,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见解,完成了一整套“上海系列”作品,他在本次分享会分享的内容,正是“上海系列”的发轫之作——长销17年、甚至有了英文版的《上海女人》。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形容四川女人‘辣’,山东女人‘爽’,曾经也有形容上海女人是‘嗲’是‘作’。”马尚龙认为,评价上海女人的美,其实有一个更恰当的词汇“适意”。“她,可以是青春年少,也可以是一名老太太,但都可以是‘适意’。”在马尚龙看来,因为上海城市的开放,令上海女人更早地独立自主,获得读书、工作,甚至自主婚姻的权利,她们身上因此也不乏烟火气,“上海女人就是与上海这座城市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适意’,也是一种有分寸的美。” “作为上海最早的国际社区之一,联洋社区也深受海派文化的影响。”联洋广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坐落于社区中心位置的联洋广场,建筑外立面融合了20世纪上半叶风靡上海的装饰艺术风格与江南文化中典型的青砖元素,去年在商场内部环境提升时,也大量采用了此类海派建筑风格。 为更好推广海派文化,本次作家分享会由联洋广场携手商场1层的骆新书房合作推出;同时还携手周大福荟馆推出“海派绢扇DIY”,让顾客在扇面绘画的过程中,感受海派文化的审美价值。此外还有上汽奥迪全新A7L RS品鉴、LAYA课堂“解决春季湿寒”,未来还计划围绕海派文化举办相关展览、影视作品分享等社群活动,联洋广场通过商业与文化艺术的融合,努力打造有情感、有内容、可共鸣的社区商业样本。 文字:曹之光 摄影:曹之光 赵思凡 编辑:姜天瑶 来源: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
以旧书为桥,通古今之境,当泛黄的纸页承载着岁月的智慧,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4月23日,正值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