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萝卜刀”爆火之后:“创始人”仍蜗居出租屋,创意被“借用”

新资讯 2023-10-20 20:27 潮新闻客户端 12 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商泽阳 陶韬


你的萝卜刀长什么样?”2023年,一款名为萝卜刀的玩具席卷全国,成为小学生人手一把的解压神器。从最常见的彩色塑料款、夜光款到外形接近真刀的合金款,品类十分丰富。


萝卜刀顾名思义,外表像萝卜。这种由塑料制成的仿刀玩具,的前端是钝角,刀刃部分平时藏在刀身里,咔嗒一甩便能出鞘。萝卜刀玩法多样,线上线下的卖家统一为它打上解压”“缓解焦虑和压力的标签。随着萝卜刀在青少年群体中爆火,也有家长对萝卜刀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产生担忧。


萝卜刀背后的人怎么看待争议和这波热度对自己生活的改变?被冠以萝卜刀创始人BUP疯狂的问号(下简称问号)告诉潮新闻记者,创意火了,自制的萝卜刀却收益平平,我没想过会普及到现在的程度,初始版本不包括这个玩法,现在借鉴了这个创意的仿制萝卜刀,出厂价可能比我发快递的箱子都便宜,其实萝卜刀带来的利益和我没什么关系,我却要承受舆论压力。



疯狂的问号设计的萝卜刀。图源:受访者供图


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玩


20226月,还在湖北武汉一所大学就读的问号,喜欢上了3D打印,为此还购置了打印机。彼时,他刚接触到EDC类产品(意为每天都随身携带物品),每天会看各类视频。偶然间看到一款重力结构刀具的测评视频,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构思是否可以设计并打印类似产品。


从最初的梳子型到Q版小刀型,再到现在的萝卜刀,问号数次调整刀身比例、改变刀刃参数,他也将这一系列过程以视频形式上传到网站上,但并未爆火


萝卜刀突然走红是在今年7月,问号一股脑将有关于萝卜刀的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其中一条视频,仅仅过了一夜,观看量就突破五百万次。


问号直言,他当时的初衷是想做各种不同结构的Q版刀具打印玩具,萝卜刀为什么会一夜走红,他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我没想到这款产品会受那么多人喜欢。抛开喜欢刀具、3D打印、EDC类产品的群体,我不知道大家对它感兴趣的点在哪,我也不知道它好玩在哪。


好玩的点get不到,但问号清晰感受到了质疑的浪潮。潮新闻记者梳理了一下,目前家长所担忧的安全问题主要在于学生用刀模仿刺、桶等动作,且用刀互相比划容易受伤。但是在问号看来,这除了某些自媒体恶意带节奏外,还与盗版产品肆意横行有关。


我当时是根据非管制刀具标准进行设计,设计时没有想到小学生群体会如此喜爱这款产品。原版的萝卜刀为了防止误开,在零件间添加了干涉阻尼,不存在刀片的的动作。这些是模仿者后来增加的功能。” “问号说,他的萝卜刀,从设计到用料都比较保守,但现在盗版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从安全角度出发,还是建议未成年人谨慎购买及使用。



线上销售各类萝卜刀。图源:网购平台截图


钱都被仿制者赚去了


潮新闻记者在线上搜索发现,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均有大量带货主播或网店售卖萝卜刀,价格从1.5元到20多元不等,多家销量靠前的店铺付款人数已经超过50万。


不少人认为作为创始人问号肯定赚得盆满钵满。现实是,他现在不仅蜗居在几十平米的出租屋内,还饱受创意被借用的烦恼。


7月初,萝卜刀超高的人气和话题度让很多顾客慕名求问号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全力制作,基本上每天工作12小时,但仅凭他一人,无法满足巨大的需求。在此期间,制作刀具占用了他全部的时间,无法创作新内容、新作品,最关键的是收益也没有大众想象中那么可观。由于我的产能有限,每月的毛利润也就在5000元左右,这还是在最疯狂的那两个月。


萝卜刀的火爆,也让商家嗅到了商机,开始竞相模仿制作、售卖,销量都不低。为了维护自身权益,问号开始和注塑厂合作生产正版萝卜刀,在每把身刻上一个胡萝卜形状问号,代表疯狂的问号。但由于前期对知识产权没有充分保护,以至于他从中所获得的收益也仅够维持日常开销。


3D打印行业的版权困境


问号称,其实不止是萝卜刀,在小商品行业,抄袭模仿似乎是很常见的现象。“3D打印的产品只要发布,就会有人模仿或抄袭。这类产品的门槛主要在生产和销售渠道上,设计者能拿到的收益只是巨大商业价值中的一小部分。消费者在乎的也更多是产品本身,并非版权。


问号告诉潮新闻记者,对于个人设计者,面对层出不穷、价格内卷的仿制品,很少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维权,大多是不了了之。


问号表示,对于大部分3D打印作品,相较于厂商的仿制,设计者面临的更现实问题是如何将设计成功商业化,维权那都是后话了。


没有生产出来的时候怎么知道会火呢?所以很少有商家感兴趣。但一旦火起来了,你准备大规模开模制作了,那边仿制品早就出厂开售了。”“问号无奈地告诉潮新闻记者,不得不说,仿制品生产商,是嗅觉灵敏又能控制成本的商人


很多时候,粗制滥造、低价销售的盗版文创产品,仅需要通过简单生产,就能抢占本属于正版文创产品的市场。一些文创企业负责人坦言,企业要想做下去,既要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又得持续开拓创意空间。如果产品效益长期被盗版收割,企业运营将难以为继。


部分法律人士就创意被抄袭一事表示,原创者发现被侵权后,理论上可以向平台申诉下架侵权产品,对侵权商家提起诉讼。但维权成本高、时间长、举证难度大等因素,导致原创者难以获得相应赔偿。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