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2022年度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开幕,会期两天,本届论坛主题为“比较视野下的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探索”,主旨是加强红山文化考古发掘、研究、保护、传播和申遗工作,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20余家知名考古研究院所的4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加论坛研讨。 2022年度红山文化高峰论坛现场(卢军 摄)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据了解,赤峰境内现存红山文化时期遗址725处,是红山文化分布区内遗址最密集、最集中的地区,见证了红山文化孕育、形成、发展、兴盛和衰落的整个过程,是红山文化的核心分布区,也是中华龙的故乡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 本次论坛是红山文化发现研究、保护传承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内容涵盖红山文化基本特征、类型与分期、社会层级构建,考古发掘的玉礼器与玉“礼制”等诸多方面和维度进行研讨交流,有利于推进红山文化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利于深度挖掘红山文化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论坛也将以红山文化为切入点,助力传播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本次论坛不仅体现了赤峰市、红山区两级党委政府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也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研究交流红山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 赤峰市历来重视红山文化遗址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积极推动红山文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助推本地社会经济发展。2012年,红山后遗址、魏家窝铺遗址与牛河梁遗址一起,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中,在红山文化保护、宣传、弘扬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新的时代背景下,赤峰市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力量为方向,围绕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目标任务,持续推进红山文化发掘、研究、保护、传播和申遗工作,推进赤峰市文化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实现更大突破。 赤峰市委常委、红山区委书记陈占英表示,赤峰市作为红山文化发祥和命名地,红山区又作为本次论坛承办地,将积极促进红山文化传承创新,深度融合自治区“两个打造”工作要求,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激活中华文物资源在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中的深厚潜力。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关心红山文化,参与到红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来,携手共进,使历史文明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鸿轩) |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谢嘉伟 2025年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
北京,这座承载着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