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由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主办的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建设高端论坛暨“《中国名牌》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首批)”发布仪式在京举办。原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坚出席了本次论坛并致辞。以下为致辞实录: 大家好,我觉得今天的会议内容很丰富,我梳理了一下有三个内容,一是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建设的高端论坛,讨论品牌问题;二是“《中国名牌》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的发布仪式;三是“中国乡村振兴指数”和“中国乡村振兴年度品牌报告”这两个课题的调研启动仪式。我觉得这三项都很有意义。抓品牌建设,抓县域经济,抓示范基地的建设,是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抓手。我在江苏生活50多年,工作30多年,非常重视县域经济和品牌建设。我非常高兴你们抓乡村振兴的县域和品牌问题。 我有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第一,我们要把粮食作为农产品的关键,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我觉得在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要把粮食和农产品的安全摆在乡村振兴的第一位,也是我们农业战线的重要任务。我国整个农产品的国际依存度20%左右,我觉得偏高了,应该想方设法降下来。 第二,要重视基层组织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基层干部的精神状况。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很多的政策、改革都是要靠基层干部,我觉得个别地方基层干部的不担当、不作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工作不积极主动的问题要改变。我觉得要把问责机制、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 第三,要重视文化建设。我们一些地方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总体上是重经济、轻文化。大家知道苏州的GDP是2万多亿元。我刚刚从吉林回来,全省的GDP是1万多亿元。苏州的发展有很多经验,其中重视文化、重视精神状态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乡村振兴要考虑未来的乡村是什么样。我们的规划要先行一步,有些乡村建设一个颜色刷到底,一个模式搞到底,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对五个振兴,文化振兴是根、是本,农村的建设城市化,这是不行的。我觉得应该根据四个功能去规划,一个是农产品的供给功能,二是新农人的居住功能,三是休闲度假的功能,四是农耕文化的传承功能,我们要根据这个功能去规划。 第五,乡村振兴的重点要适当做一些调整。我们已经完成了脱贫攻坚,下一步乡村振兴的重点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49年要建立现代化强国,我们可能对这个方面的难度和艰巨性考虑不足。下一步要转向如何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以及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今天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品牌。我这里也点点题。 一是品牌要有文化内涵,要有正能量,要让品牌对人们起教育作用,对青少年要润物细无声。我们品牌不要商业化太浓,要有深邃的文化底蕴,我一直在会上讲,比如说大红袍茶叶,它的文化是什么,是感恩文化。现在过度追逐西方名牌,对青年人是不利的,我们要有很好的文化名牌。 二是品牌要有科学内涵,要有科技含量,特别是地域标志产品。我到一些地方去,到山西运城,他们说水果好吃,西红柿好吃,我就问他们书记,你给我讲讲为什么好吃?讲不出来。我们把过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宣传上,应该要挖掘它的科技。农产品跟工业品不一样,它和生物遗传性,和自然地理条件,和栽培养殖条件,以及和文化都有相当大的关系。 三是品牌建设要助力绿色低碳的发展,助力循环经济。启动消费不是启动浪费。我们看到一些小区垃圾堆很多都是新衣服。我们在引导品牌的时候要有这个观点。 四是对品牌的培育要有几个倾斜,要向832个贫困地区倾斜,要向红色的革命根据地倾斜,要向颠覆性的技术倾斜。 |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谢嘉伟 2025年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
北京,这座承载着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