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广播电视台牵头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文化节目《黄河文化大会》在山东卫视火热开播。“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借着这首广为传唱的民歌,九十九位黄河文化爱好者们站上了《黄河文化大会》的舞台,以文会友,分享自己同黄河的故事。 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地道山东人长了一张外国脸##中国字笔画的天花板竟然不是biang# 等多个话题登上了同城热搜,在大小屏收获了不同年龄层、不同审美取向的观众的广泛关注。 一条黄河,如何串联起“九十九种故事”? 黄河不仅仅只属于沿黄九省区,它更属于每一位炎黄子孙。为《我的祖国》作词的乔羽老先生曾在采访中说过,“每个人的记忆里,家乡都有一条大河”。这条“大河”,可以是具象的“风吹稻花香两岸”图景,可以是船夫对“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的追问,更可以是祖国土地上那条光辉灿烂、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河。 黄河,有时意味着一种乡愁。成长于黄河长江分水岭——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查尔玛乡,在中央民族大学进行新闻学学习,毕业后又回到了位于黄河入川口的阿坝州阿坝县求吉玛乡从事驻村工作……《黄河文化大会》上的藏族青年泽巴甲,讲述了从黄河之畔走到城市、又从城市回到黄河之畔的经历,黄河的孩子,以新的面貌,成为了黄河与家乡的宣传者、守护者。 “黄河(是)母亲河,养育了家乡的宝地草原,宝地草原又养育了我们……我也会尽力守护我的母亲河。”这是泽巴甲回到家乡的原因,也同样是黄河孕育的华夏子孙绕不开的一份乡愁。 黄河,有时意味着一场人与自然的共同修行。这条流进中华民族血脉的大河,孕育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哺育了多样的生物群落,镌刻着经济政治的历史变迁,同时也记录着两岸人民治沙、治水、治黄河的艰难探索。 《黄河文化大会》现场请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老先生。“只要人活一辈子,能干成一件事,就没有白活”,对于石老先生来说,属于他的这一件事,就是治沙。 他将四十多年光阴、子孙三代的事业都写在了毛乌素沙漠上,治沙、造林、富农,不但将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拴牢”了流动沙地,更将治沙公司打造成了一个集造林治沙、种植养殖、旅游观光、科技示范、农工牧一体的大型绿色庄园,让治沙的终点走回到了“人”身上。 黄河,有时意味着与时代同频。国家金牌导游、拥有150多万粉丝的张娟被粉丝们称作“泰山娟姐”,常年在泰山之巅做讲解直播的她,曾经多次目睹过“黄河金带”的自然奇观,《黄河文化大会》节目中,也让观众们见识到了她惊人的知识储备。站在泰山之巅遥望黄河的日夜里,“泰山娟姐”如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广纳新知,这才有了节目舞台之上对答如流的从容。 大河奔涌,一往无前。与时代同频,不只是黄河的使命,也是沿黄省区的使命。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在黄河入海口,为这一次足迹遍布上中下游的黄河之行作了圆满收尾,同时也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目前,山东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率达到60.47%,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稳步推进;全省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幅度全国第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9年下降22.8%;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正在向“十年塑成优势”加速迈进……治理好、保护好、发展好黄河,山东扛牢大省责任,擘画大河奔腾的新篇章。 11月3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了将于10日在东营市举办的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有关情况。这次大会是首次以“入海口城市”为切入点召开的综合性国际会议,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山东举办的首个高规格、高层次的国际会议。 从黄河入海口城市,到促成国际入海口城市的牵手,山东以东营为原点,将发展的可能落在更广阔的范围当中。黄河入海,即将开启新的篇章;黄河的讲述,未完待续…… |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谢嘉伟 2025年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
北京,这座承载着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立